三月春风拂大地,万象更新春意浓。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对于奋斗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教学一线的广大女教职工而言,这是一个美丽的节日。她们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省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让我们听听她们的心声——
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淑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112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这个独属女同胞的欢庆节日里,学校为我们举办“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座谈会,使每一位受邀女教师都深切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爱,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我首先对女同胞们说一声“节日快乐”!
今天学校让我作为女教师代表发言,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责任和压力。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只是一名有着36年工龄的普通女教师而已。我们学校一千多名姐妹们,坚守在教学科研和服务岗位的第一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她们才是真正的巾帼英雄。借此机会,真诚地感谢学校、工会和相关部门领导对女教师成长给予的支持与厚爱,表达一下我们女教师共同的欢乐与关切、期待与愿望。
哈尔滨师范大学是一所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我党在黑龙江区域内建设的第一所高等师范院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铸就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讲求无私奉献、发扬红烛精神、秉持“坚守边疆、守土有责、学术戍边”的教师队伍。今生成为其中一员,成为一名光荣的高校教师,十分荣幸。“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常用这样的诗句形容教师。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其实,我不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如果把教师比作蜡烛的话,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成全的是自己。做了三十多年的教师,帮助过数不清的学生,在帮助学生的同时,收获着来自学生的纯真友谊和关爱。今天的点滴成绩都源于学生的支持,被学生包围我是幸福的。
70度寒暑更替,坚守祖国边陲的哈师大初心未改、使命在肩。任何时代、任何一份工作业绩都不乏女教师、女博士、女院长、女领导奋斗的身影。工作中我们忽视了性别的差异,少了女性的娇气和柔弱,从来没有因为是女性就对工作退避三舍,反而将女性天生的认真、细致、敏感、精益求精等优点贯彻到工作中,将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做到极致。女性是世界的“半边天”,是学校“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的“生力军”。在生活中,女性肩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和教育责任,付出比男人更多的辛苦。如何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是每名女性无法回避的问题。没有女性,世界会失去芬芳和美丽。因为有了女性,一切变得丰富多彩。
我非常庆幸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同男性一样,有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我是最大的受益者。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和特殊的学术经历是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术训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研究生的求学经历,使我有机会面对面目睹大师的风采,他们的博学与洞见令人心折,他们那种以读书求智为乐的精神风貌尤其具有感染力。他们学识渊博、博通古今、学贯中西、博闻强记、悟性惊人的史家风范,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净化和洗礼,同时激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高远的学术境界,我常怀有强烈的虔诚之心和向往之情。我也有意识地观察、学习和吸取各位师长的长处。他们的逻辑与思辨,他们的火花四溅与点睛之笔,他们的平和与幽默,热情奔放、扎实、稳健、实话实说的学术风格,都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他们的学识,我一辈子也学不完。博士的求学生涯,使我受到一次刻骨铭心的学术训练,也奠定了未来科研发展的方向。从那时起至今,我已经淡化了年节概念,几乎不为外界所惑。
上天似乎给予我较他人更多的关照。从女教师到女博士、再到女教授,感谢一路走来姐妹们给我的支持与厚爱。如果说我有点滴成绩的话,是新时代为我们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为我们提供了施展学术的舞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学术道路刚刚起步。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会以百倍的努力和热情,为实现学校“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目标奉献绵薄之力。
体育科学学院体操教研室主任肖宁宁
国际C级单板U型场地滑雪裁判员。曾执裁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世界单板滑雪锦标赛、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亚洲单板U型场地锦标赛等赛事。在张家口赛区担任单板自由式项目国内技术官员(NTO)、U型场地技巧竞赛长助理。肖宁宁教授担任单板自由式项目国内技术官员。
传媒学院副处级辅导员曲智坤
很荣幸能够参加座谈会,我是曲智坤,来自传媒学院的副处级辅导员。今天,我从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出发,代表全校135名辅导员,特别是60名女辅导员,谈谈我的工作和生活。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写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我想把它作为我们女辅导员的一种写照。
女辅导员是女中豪杰。就从我们这一周的工作说起吧。疫情防控中,辅导员是排查员、流调员、隔离转运员、健康监测员等等,我们在不断问询中,了解了划定中高风险地区前后的管控政策,分类落实隔离政策,学习了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监测等知识。可以说,辅导员是疫情防控工作中一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队伍。
这一周,我与学生逐一谈话,召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预备会,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一次教育培训,办理了3名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迁转事宜。
这一周,评定了团优;上报了疫情期间特困生的临时补助名单;督促每个学生参加心理测评;帮助第一次登录全国就业信息平台的大四辅导员讲解录入了38名学生的就业去向;为2名报名参军入伍学生办理相关手续,并提取档案中团员材料;处理解决了突发状况。这些就是辅导员工作的日常,二十四小时不打烊。而说女辅导员是女中豪杰,不仅是因为这些细碎的工作量。夜半想起电话铃声是家常便饭,单枪匹马在医院、在派出所熬到天亮是标配,作为犯错学生的辩护人与检察机关的公诉人对话也是有过。女子本弱,为辅导员则刚!不敢说“平生肝胆因人热,心比男儿烈”,但也是“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巾帼不让须眉。
女辅导员是摆渡人。《摆渡人》描述了一个灵魂摆渡人帮助主人公穿越心灵的荒原,找到灵魂之家。有心的人会发现,在辅导员表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情况时,男辅导员和女辅导员存在明显差别。如果说男性在解决、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更加理性冷静具有优势,那么,女辅导员在危机干预的时候则会更胜一筹。女辅导员既是百炼钢,也有绕指柔,她们更擅长用温柔坚韧、聪明智慧,帮助一个个无助的、走在心灵荒原的学生找到方向、找到家。
女辅导员是不倒翁,在摇摇晃晃中平衡着家庭与工作。年轻时,谈恋爱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成家后,产假是在一边带孩子一边遥控学生事务的云端度过的。但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事实上,这份职业同样反哺了我们的家庭。女辅导员们通常家里家外、张罗一切,对外交涉、主动自觉,我们是靠实打实的业绩挣来的家庭地位。作为女性,辅导员工作中鲜活的案例、增长的见识、通晓的天下道理,都内化成我们自己的力量,成为经营小家、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的营养之源。
今天是第112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工会老师说我们都是奉献者,其实奉献更多的是他人视角,于我们而言,其实就是对岗位的坚守。只有心安处,才会有坚守。2012年通过学生处,我有幸参加了北大举行的一次培训学习。当时,我刚刚材料学博士毕业,对于辅导员的职业没有太大的期待,处于职业生涯中一段非常迷茫的时期。当时北大的徐凯文老师讲到一个现象:中国社会的自杀率高于美国社会,但是中国大学生的自杀率却远远低于美国。他说,这是因为中国高校有一支队伍,叫做辅导员。这句话是一道光,它的名字叫“意义”。这种点化,让我这个“摆渡人”,救赎别人,也救赎自己。做好毕业生“留省就业”工作,就能为避免龙江人口流失作一份贡献;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就能为国家岁月静好贡献力量……这些绵薄之力,不就是尺寸之功,不就是我们这份职业的意义吗?找到了超越物质的意义,就有了情怀,知行合一,才会有在辅导员岗位上的坚守。就在昨天,全体学工人为荣退的樊丽梅老师献上鲜花、颁发奖杯,我们无比感动。只要踏踏实实带出很多好学生,就是对于这份职业的意义,“俗子胸襟,自有人识”。
陈春花的《大学的意义》,开篇就说:“跨入大学校门,学校的气质就会融入学生秉性中,虽然只有短短四年的时光,却可以为你烙上独有的气息,哪怕几十年后,时光逝去,但你和学校之间已是恒久的盟约,亦如几世的情缘,丝丝缕缕,缠缠绵绵。”我想,我有幸留在了母校做了一名辅导员,那么“做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就是我们之于母校、之于这份职业最大的回报。
最后,我用苏轼的一首定风波的下阕结束我的发言:“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