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语学院邀请外语界知名学者王文斌教授讲学
2015年12月31日   斯拉夫语学院通讯员黄杨春

(吴哲/文)12月29日上午,应斯拉夫语学院及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俄语教育研究中心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教授莅临我校,在斯拉夫语学院学科中心进行了题为《汉语中行为动作的空间化表征——以“大/小+V”的格式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斯拉夫语学院院长赵秋野教授主持,斯拉夫语学院、公共英语教研部、文学院约6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图 讲座现场

王文斌教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擅长认知语言学、词汇语义学、句法学和对比语言学,学术造诣深厚,学术成果丰硕,曾在2009年公布的《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中名列“语言文字类”(包括汉语界)全国高被引作者第11名,现为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在为时两个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王文斌教授首先从汉外对比研究的重要性、外语学习与研究的更重要目标在于研究母语、汉语研究中现存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论证了汉语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继而从“名词具有空间性,动词具有时间性”的哲学观点入手,阐释了印欧语言与汉语在词类属性划分上存在的差异,以汉语“大/小+V”的格式切入,通过大量实例,推究汉语对行为动作的空间化表征,揭示物体、物象等观念在汉民族思维深处的主导地位,并左右着汉民族的语言表述,提出汉民族对行为动作具有空间化思维的观点。王文斌教授最后指出,用西语的方法分析汉语是行不通的,汉语研究要走出并超越印欧语的框架,寻找新的路径。讲座内容引起师生的强烈共鸣。此次讲座扩大了外语专业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学术兴趣,也引发了对外语研究向何处去的思考。

以上图片由斯拉夫语学院提供

上一条:教师教育学院举办行知学堂第三十六场报告会
下一条:西语学院举办雅思免费系列课程辅导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