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举办鄂伦春族“摩苏昆”说唱艺术报告会
2010年03月30日   音乐学院

3月30日上午,音乐学院在音乐厅举办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鄂伦春族‘摩苏昆’说唱艺术报告会”。此次活动是我校“黑龙江流域非物质艺术文化遗产研究”重点学科群及项目课题组专门为音乐学院学生邀请了鄂伦春民间艺术“掌门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7岁高龄的莫宝凤、黑河市鄂伦春艺术团团长莫桂珍以及大兴安岭地区红十字协会的副会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关金芳到场做了报告。音乐学院副院长、“黑龙江流域非物质艺术文化遗产研究”重点学科群带头人郁正民教授主持报告会,音乐学院部分教师和全体研究生300与人聆听了此次报告会。

鄂伦春族老艺人莫宝凤和莫桂珍老人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坐在台上边说边唱,滔滔不绝。她们表演的摩苏昆说唱《木格提哈莫日根》,娓娓动听的叙述语言艺术,激发了全场观众的浓厚兴趣。莫桂珍老人还向大家讲述了有关于“摩苏昆”及鄂伦春族民间文学家孟淑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摩苏昆”的故事。

在报告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两位老人,为大家现场表演了萨满舞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关金芳为大家演唱了一首鄂伦春民歌。他精彩的演唱博得了在场的师生热烈掌声。通过此次专题报告会,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对非物质遗产的现状、鄂伦春族“摩苏昆”说唱艺术有了全面的了解。

鄂伦春族摩苏昆是形成并流行于黑龙江大小兴安岭鄂伦春族聚居区的一种曲艺说书形式,形成于清代末期。“摩苏昆”是鄂伦春语,意为“讲唱故事”。演出形式多为一个人徒口表演,没有乐器伴奏,说一段,唱一段,说唱结合。其内容多讲唱“莫日根”的英雄故事,曲调多不固定,且因流行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流传在逊克的多用“库亚若调”,流传在呼玛的多用“库尧勒调”,流传在黑河的多用“因交调”,属于“类型曲调”。还有根据节目不同而使用不同曲调的情形,如演出《阿尔旦滚滚蝶》时必用“四季来临的时候”,演出《双飞鸟的故事》必用“渡口河边”,演出《猎人和心爱的妻子》必用“妻子的礼物”,属于“定型专用调”。另有自由选用或借用各种曲调表演的情形。

图 活动现场

以上图片由音乐学院提供

上一条:教育科学学院举办“熄灭灯光,点亮希望,地球一小时”活动
下一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举办大型团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