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鼓表演艺术家夏晓华为音乐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2009年12月30日   音乐学院

12月3日上午,在音乐学院音乐厅中,师生济济一堂,共同聆听东北大鼓下江派第五代传承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夏晓华老师的精彩报告。夏老师6岁学艺,8岁登台,至今有着近半个世纪的演出实践,并对东北大鼓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理论研究,曾获得“国家功勋演员”表彰,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报告中,夏老师对东北大鼓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历史沿革、主要风格流派等内容,分别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图 夏晓华在报告会现场演绎东北大鼓

东北大鼓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主要流行于我国东北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因一度盛行于沈阳,而沈阳于清末曾设奉天府,故曾有“奉天大鼓”之称,现在发展成一人自击书鼓和简板演唱,另有人操大三弦等专司伴奏,说唱表演采用东北方音。“江北调”(又称“北城调”)主要流行于黑龙江,其中下江派是重要的分支之一,已成为东北大鼓的领军派别。

在宣传下江派大鼓的艺术成就过程中,夏老师也毫不讳言东北大鼓面临的发展困境。她坦诚地分析了造成困境的原因,同其他艺人强调外因不同,她更多地强调了东北大鼓艺术自身的原因,如传承乏人、艺人不重视自身的修行等。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她还多次进行范唱表演,获得了师生的阵阵掌声。尤其是其演唱的段书《游湖借伞》,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不仅展示了东北大鼓无穷的艺术魅力,而且让人对她刻苦执着的求艺精神心生敬意。

此次学术报告会,是音乐学院“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重点学科群”策划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在会上,院长陶亚兵教授还向夏晓华老师颁发了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的聘书。音乐学院以“融汇中西、继承创新”为宗旨,以“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学术生发点和学科建设特色,在高校中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为传承东北大鼓等民间艺术搭建了良好的学术平台。

以上图片由音乐学院提供

上一条:音乐学院参演《唱响龙歌》文艺晚会
下一条:我校举行学生口才大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