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隋丽娟, 1964年 2月出生于哈尔滨。最后学历史学硕士。 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 7月至黑龙江大学历史系工作。工作期间,又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5-1990年为黑龙江大学历史系助教, 1991年评为讲师, 1997年评为副教授, 2003年评为正教授。 2004年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为中国古代史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讲授了中国历史地理、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现代史等十余门课程。 2006年,入选百家讲坛,并主讲了《说慈禧》系列节目,成为黑龙江省入选百家讲坛的第一位人文社科教师。隋丽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科研工作的进行。先后出版了《曾国藩》、《说慈禧》、《中国历史地理》、《黑龙江史话》等四部学术专著,参与撰写《黑龙江教育史》等五部学术著作,先后发表了三十余篇学术论文。与此同时,还参与完成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子课题,《黑龙江省教育史》,已结题, 2003年 4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版。正在参与国家级课题《二十世纪以来黑龙江地区与俄国远东地区科技及人口素质对比研究》(东北边疆历史及现状工程), 2003— 2005年;参与国家级课题《传记·嘉庆朝 道光朝》(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2005— 2008年。主持教育厅课题《十九世纪以来的边疆危机与黑龙江流域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 2003— 2005年。先后获得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参编)、三等奖及佳作奖。于 200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
名师心得
高校教师是平凡而崇高的职业,职业的特点,赋予了她教书育人的使命,表现为不仅要将现代思想和专业知识传播给学生,而且又要启迪、引导学生立身做人。怎样才能不辱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的心得是:
做人是教书的前提。
做人是指个人的品德修养,要符合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道德规范,对于今天而言,就是要做有道德、有理想、有奉献精神的人。因为,教师只有自己放出光芒来,才能为学生照亮道路。因此,“学会做人”是教师的终身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热爱教育事业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教师专业理想至善至极的道德境界,还要激励自己的言行走向高尚。
学养是教书的根本。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安身立命的能力,是他们未来服务于社会的手段。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技能,并在教学中开发他们的潜能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是要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活动的进行。而前提是教师必须有扎实、深邃的学术研究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激情是教书的动力
没有激情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历史学是人文科学的基础,古往今来,人的活动之所以最令人激动不已,不仅在于人情的恒常性魅力,更在于其创造的丰富多彩。历史不可再现,然而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感受,使其有立体感和生命力。这种历史感是历史课教学难得而珍贵的体验,对学生最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借助于演讲学的表述手段和方法,寓历史教学于激情之中,使历史课由简单的解释向真正的论证和演讲过度。与此同时,教学中还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方法是切忌平铺直叙,而且要保证教学内容上有精彩之处。具体操作:既要在逻辑线索清晰的基础上,注重博采众长,展示学术前沿成果,还要串插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此做来,每一节教学内容,都会给学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名师寄语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学习是为了传承和培养人类的优秀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是为了培养思考和创业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为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就要具备多种优秀品质:德识才学全面发展是成功的基础;努力奋斗和善于合作是成功的路径;开拓进取和勇于实践是成功素质;百折不挠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名师名言
教师可以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澎湃的激情;教师可以不是演讲家,但要有演讲家纵横捭阖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对于生活的思辨;教师可以不是统帅,但要有驾驭千军万马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