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2年发射19箭28个航天器收获“满堂红”
2012年12月19日   中国新闻网

19日凌晨,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土耳其GK-2地球观测卫星。至此,中国2012年持续高密度的航天发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28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

从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完美飞天,到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从嫦娥二号在距地150万公里围绕日地拉格朗日L2点探测,到飞往700万公里深空与国际编号4179的图塔蒂斯小行星“擦肩交会”;从卢森堡小卫星搭载发射,到整星出口并在轨交付“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从“天链一号”卫星全球组网运行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到北斗导航16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2012年中国航天实现“满堂红”。

这表明,中国航天产品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航天发射和测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航天事业已进入稳步、快速发展时期。

载人航天:中国空间站呼之欲出

年届20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12年通过实施天宫一号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并具备以不同对接方式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表示,“神九”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手控交会对接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全面突破和掌握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建造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来,已先后完整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三大基本技术,拥有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以“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则披露,中国目前正在按计划实施载人空间站工程。根据计划,将于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嫦娥”探测小行星: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12月13日在飞离拉格朗日L2点195天后,成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以10.73公里/秒的相对速度、最近相对距离3.2公里,与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首次实现中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两者交会时嫦娥二号星载监视相机还对小行星进行光学成像,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探测。

从38万公里的月球轨道,到150万公里的拉格朗日L2点,再到700万公里深空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嫦娥二号不断刷新深空探测的“中国高度”。成功近距离飞越并交会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后,“嫦娥二号”卫星继续向更远的深空飞行,预计明年1月初与地球距离将突破1000万公里,实现中国航天深空探测新的跨越,进一步提升中国航天深空测控能力,为中国未来开展月球以远的深空探测积累经验。

天链全球组网运行 北斗形成区域服务能力

7月下旬,中国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成功发射,它将与2008年发射的01星、2011年发射的02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建成比较完备的中继卫星系统。该系统将进一步提高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测控覆盖率,为中国神舟飞船以及未来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建设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同时,还将为中国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从2月至10月,中国北斗导航成功发射4箭6星,它们与先期发射的10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3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而自2011年12月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运行稳定,已逐步拓展到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电信、水利、测绘等应用领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2012年加速商业化、国际化,全年完成卢森堡小卫星搭载、“亚太七号”通信卫星在轨交付、“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发射、“中星十二号”通信卫星发射、土耳其GK-2卫星发射等国际商业航天项目,还与刚果(金)、香港亚太公司等签署多个合同,并将商业合作拓展至中外科学研究、探月发射等领域。

2013年,中国将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和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飞行试验任务,还将发射近20颗卫星。

中国航天的2013,无疑值得期待。

上一条:孙政才:注重抓落实求实效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下一条:杜青林:统一战线要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凝心聚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