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海”,显示了中国人探索太空、海洋的不懈努力和强大实力,这是综合国力的直接象征,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在太空、深海抒写“中国梦”,完全建立在独立自主探索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并且拥有一大批充满自信与能力的年轻科技人才队伍,这是我们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取发展主动权的一大核心竞争力。从长远来看,“上天入海”是中国发展所必需的战略举措,在这方面我们不能鼠目寸光、半途而废。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泽东主席当年奋斗不息的豪迈诗意,今天已经变成现实。在太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三名航天员表现出色,今天即将凯旋而归;在深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7日到达7062米深度,又创世界纪录,海试团队还将再接再厉。在同一时间,中国“上天入海”,捷报频传,令亿万国人鼓舞振奋,也令国际社会热切关注。
“上天入海”,显示了中国人探索太空、海洋的不懈努力和强大实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综合国力的直接象征,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大的国力,没有坚定的战略,这样的成就难以触及。从载人航天领域看,美国、俄罗斯等领先者从未懈怠,日本、印度等后起者雄心勃勃、大步追赶,70多个国家直接投入航天探索;在载人深潜领域,美、日、法、俄等国同样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这些方面决不能落后于人,而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科技实力日益雄厚,更应该发挥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尖端技术领域大有作为。相较于美国每年超过170亿美元的航空航天预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到现在共约390亿元人民币的总经费并不多,取得的成就却是巨大的,被世界所瞩目公认。这是完全值得国人自豪的国家进步!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在太空、深海抒写“中国梦”,完全建立在独立自主探索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这一点殊为不易,由此结出的硕果更值得珍惜。回头来看,独立自主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国家意志。我们不怕技术封堵,越是封堵,我们越能出自主成果。实际上,在涉及国家根本和长远战略的技术领域里,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必须要靠自己来完成,指望别人施舍或者从国外引进,根本不可能。凭自力更生站稳,靠自主创新发展,中华民族就是要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意志和精神,航天、深潜领域表现尤为突出。短短20年,中国航天技术快步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探索的国家;短短10年,中国载人深潜就从一片空白直指超越所有对手的世界纪录。这样的“中国速度”,靠的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进取精神,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在高科技领域攀登上世界高峰。
还有一点值得特别关注,那就是,中国的高科技人才队伍正在加速年轻化。目前,我国航天系统已经形成60后唱主角、70后挑大梁、80后当中坚的模式,载人航天领域技术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很多重要岗位和职位,满目都是年轻人。相比较而言,中国航天人比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同行平均年轻15岁左右。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团队96名参试队员中,50岁以下的55人,30岁以下的12人,最小的只有24岁。不难想象,这样一个充满自信与能力的年轻人才群体,是中国航天、中国潜海事业的希望所在,也是国家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更为难得的是,这些80后中坚,绝大多数都是由我国自己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经过几十年努力,我国的科研结构和人才储备已然有了质的提升,这是我们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取发展主动权的一大核心竞争力。
从长远来看,“上天入海”是中国发展所必需的战略举措,在这方面我们不能鼠目寸光、半途而废。探索太空深海,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军事发展和人民生活进步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会带来相当可观的增值红利。按照国际通用的评估,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会产生7至12元的回报;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虽耗资250亿美元,但技术民用转移后直接获利达520亿美元,并由此带来所有技术领域超过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值。更为紧要的是,近年来国际上已经形成这样一种共识:随着地球大陆资源日益枯竭,外太空和海洋正成为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空间的战略必争之地。长远看来,谁在太空和海洋形成领先优势,谁就能牢牢把握未来的战略主动权和发展先机。中国在这些方面以国家战略的方式全力推动,有百利而无一害,其战略价值无可争辩。某些人对“上天入海”有误解、有偏见,也有人动辄大加否定批判,一说起美国人来就是探索未知世界,一说起中国人的就是劳民伤财,这样的指责显然站不住脚,纯粹是无知和短视,甚至别有用心。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短短十几天里,中国人又在“上天入海”领域铸就了新的里程碑,但这并不是终点。我们要在2020年建成自己的空间站,要成为太空强国;我们要实现制造11000米级潜水器的目标,要成为海洋强国,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多的难关要闯。面对成绩,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