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难过住房物价两道槛
2012年04月05日   新华日报

今天的流动大军,“80后”农民工正逐步成为主角。他们是涌动在城市中的新鲜血液,他们和父辈有什么不同?需要什么?

去年10月,团省委组织19所高校的500余名大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4850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历时半年的调查,记者进行了全程跟踪。

变化:“我和我的父辈不一样”

目前,“80后”、“90后”农民工正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角。这一群体受教育程度远高于上一代,其中55.7%为高中、中专或以上,小学及小学以下只占6.9%,大多没有务农经历。

近年,新生代农民工大量向加工制造行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他们不再愿意干脏活累活,对有技术含量的活相对有兴趣。受访民工中,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占40.9%,其余依次分别是服务业(包括餐饮、家政、环卫等)27.7%,建筑装修业22.7%,现代农业生产3.2%,其他5.5%。

求职仍很看重地域邻近性,新生代农民工有38.5%来自本省,20.3%来自安徽省,14.1%来自河南省,其余为山东、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仍然不高,但比起老一辈,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自己的身上。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月收入集中在1500元至2500元档,月支出平均为1055.21元,其中手机、上网是花费的主要去向。

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已逐渐城市化,择偶时对于户口的要求并不高,考虑更多的是两个人性格契合,追求独立和自由。目前未婚比例为60.7%,已婚38.9%。

打工不再只是为了赚钱,为了回家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在未来打算中,新生代农民工想干出一番事业的占53.4%,学到一门技术的37%;在就业结构中,除有50.5%在私营企业工作外,15.8%的新农民工是个体工商户,而自谋职业整体比例达到6.9%。

融入:“城市离我们有多远”

没有务农经验和技能,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愿望很强烈。但在调查中,认为自己是城市人的仅为7.33%,52.18%认为自己的身份仍然是农民。

调查显示,在不希望成为城市居民的几大原因中,“压力”、“住房”和“物价”成为三个拦路虎。其中,认为“城市压力大,不如农村生活舒适”的占36.3%,认为“城市房价高”占32%,“城市生活费用高”占10.5%。压力来源中,选择“收入低”为43.6%,“看不到个人前途”17.9%,“就业难或就业无保障”12.1%,“孩子教育问题”9.4%。日益增长的高房价,让新生代农民工只能选择租房或者住集体宿舍,自己购房的仅占10%,有11.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每月支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房租”。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参与程度较低,认为社会对他们关心的只有11.85%。82.71%的人表示没有参加过“同乡会”或其他农民工组织,近四成当心情不好时,会选择睡觉、憋在心里、喝酒等消极方式来解决,选择专业心理咨询的只有1%。

诉求:“城里的阳光我也想要”

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和权利诉求有所增强,但他们还是整体相对缺乏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其权利及其价值认识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

访谈中,新生代农民工反映,“欠薪”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加班”、“就业歧视”等成为自身权利关注重点。

很大程度上,新农民工群体仍然处于权利意识不明确、模糊化阶段。调查中,有23.8%的人从事过危险、有毒、有害的工种或岗位,46%的女性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未享有特殊保护,39.7%的单位没有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57.6%的新生代农民工不知道有关伤亡补偿的相关规定。

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参加现行养老保险表现出了强烈愿望,他们意识到需要通过参加社会保险来解决未来的养老问题。但是,跨区域转移、未来身份转换后与城市养老保险账户衔接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他们。

上一条:金湖发生3.6级地震 百公里外南京主城感觉在晃
下一条:北京6条地铁今年开工 2015年底前有望全部通车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