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政府迅速启动投资,特别是大规模启动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的投资,拉动经济实现“保八”目标。笔者认为,中国经济是以实体经济增长为特征,实体经济的增长必须有投入才会有产出,投资必须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以投资为主的增长方式的转移,不是减少投资,而是需要保持更合理更有效率的增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强调,2010年的投资力度不减,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温家宝总理同时强调,投资内涵要发生变化。而对于2009年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政策,业界有许多关于“国进民退”的议论。笔者认为,投资内涵的变化不意味着投资增长中的“国退”,重要的是民间投资应该跟进。只有创造更完备的市场机制,推动垄断性市场结构、扭曲的价格机制、低效率资源配置、递减的投资规模效应的改变,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经济才会持续均衡发展。
无须“国退”但结构要调整
笔者认为,投资增长新内涵的第一部分,应是国有投资结构的调整。投资增长中,无须“国退”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国有企业的投资不必退。2010年,国有企业承担的已开工项目的后续投资、企业主营业务的短期和长期投资,都不可能退。因为在一个多元经济体中,经济规模要做大,所有正常发展的企业,投资都需要增长。
不过,国有企业投资结构必须调整。首先,已经产能过剩的企业和产品,不能继续投资,否则短期内可能造成更大的过剩,长期则可能导致企业退出市场。其次,垄断行业更需要充分竞争,才能使投资效率提高。同时,要特别强调国有企业投资的有效性。从2009年前三个季度新增贷款和企业存款增长的情况来看,投资的明显低效率是值得注意的。2009年前三季度新增贷款达7.37万亿,但是企业存款增长5.6万亿。同时33%的近3倍于名义GDP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显示,3%的投入产生1%的GDP增长。在规模效应如此递减的状态下,GDP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需要3%甚至更高的投入增长,投资的效率会越来越低。
无须“国退”的第二层意思是,政府投资不但不能退,还应该逐年增加,政府投资内涵的调整也是关键。政府投资要在公共投入上加大力度。2010年,4万亿投资计划第二年的投资部分一定会到位,其中的主要部分应该用来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和农村养老金试点的投入。只有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养老金试点扩大,让老百姓受惠,才能对当期消费增长产生拉动效用。这样,投资保障体系直接从投资和消费两方面拉动经济增长,大大加大了投资的乘数效应,政策的效应会更显著。另外,2010年政府投资还会在保障住房的投入上加大力度,直接支持经济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管理。2009年保障性住房的指标只完成23%,2010年这一方面的政府投入可能会有更强的执行力度。
经济规模要做大,不必国退民进,完全可以国进民也进。关键是不仅仅要关注企业规模和投资规模的增长,而要注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地扩张。
民间投资需要进
投资增长新内涵的第二个部分,是推动民间投资的增长。从对经济的贡献角度来看,民营经济已经占到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要更有效地通过投资达到保增长和调结构的目标,民间资本是比国有资本更有活力的增量。调动民间资本的投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是明年投资增长的重要内涵。
首先,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比较,有效性更高,能使经济增长更稳定、更具有持续的活力。这是因为,政府的投资能力总是有限的,政府全面参与竞争性领域的投资,实际上会制约增长性。而原则上来说,政府投资主要是投向一些公共领域,公共领域一般是投资效率比较低的领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比较低。竞争性领域应该推动最有活力的民间资本参与,具有强烈逐利性的民间资本越是积极参与,意味着经济就越会有实质性的增长产生。
其次,民间投资增长是提升消费增长的基础。民间投资增长意味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长,就业增长又意味着农民工进城机会增多,随之,城镇化程度提升,平均收入增长,消费支付能力增强。民间投资实际上是突破消费增长瓶颈的关键,特别是中小型服务企业的发展,既能创造就业机会,也能创造消费需求。
第三,民间投资是通过市场化调整合理产业结构布局的最有效工具。民间资本的大规模发展,有利于形成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会使边际收益为零的企业逐渐退出。一直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产能过剩问题,如果靠行政整合,可能会发生亏损企业整合盈利企业的不合理现象以及浪费资源的低效率调整行为。如果不按照需求进行市场化调整,仅仅是规模整合,不但不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可能还会积累更多更大的产能过剩问题。
经济危机从来都是通过产业升级换代走出产能过剩的困境,完成产业周期调整,重新开始新产业结构、新产品结构层次上的增长周期循环。如果不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能走不出危机的阴影。在本次危机中,首当其冲遭遇出口下降冲击的中小企业,更有动力面对必须经历的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从而恢复新的增长活力,带动经济复苏。
更重要的是,危机时期会产生较大的就业压力,而产业调整也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能够创造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经过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就业的主体。2010年,中小企业是否得到更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使其成长恢复活力,将是决定当年经济态势的最重要元素之一。
利用政策红利抓住发展机遇
回顾2009年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9条意见”对于拉动民间资本、扶植中小企业加大了力度。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其中很多条款的含金量很高。“29条意见”归纳起来是三个方面:第一,对民营资本放松市场准入限制;第二,提供融资便利;第三,减税免税,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国家发改委已经放宽相关规定,凡是对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对民间资本开放。在新开放的领域,特别是过去相对垄断的领域,投资的边际收益一般较大,应该存在很大的机会。
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政:中小企业稽核发债模式在北京中关村和深圳试点;出台股权投资基金新规;推动以政府信用支持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成立了政府投资的中小企业投资基金,应该对中小企业投资有很好的引导效应;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快速发展为创新型创业型企业开辟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各种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模式的创新和发展,给了中小企业发展机会,也开拓了投资的巨大空间。
应该注意到,“29条意见”中第一次提出重新界定小企业的定义,“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把中型企业与小企业分开,使政府扶持小企业的政策更全面地惠及吸纳新增就业90%以上的小企业。总之,“29条意见”是专门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推出的全面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2010年,经济增长将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新局面。全世界的经济面临重新平衡的挑战,中国经济的总量结构将面临历史性的重新定位和结构的根本调整。如果经济政策把握准确,政府投资更多在保障体系的建设上增加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引导,民间资本更多在竞争领域增加,国进民也进,2010年中国经济9%的增长是完全可以期待的。投资者应该充分利用政策的红利,抓住投资机遇,谋求更大的发展。(左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