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6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李扬、张晓晶、史清华、都阳、RobertC .Feenstra、李志远、余淼杰、龙小宁、张晓波等9位中外学者共5部论著获得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政协、发改委、教育部、中国侨联等有关部委,研究机构、高校、企业、基金会负责人,历届获奖者代表和知名学者出席了此次颁奖典礼。
李扬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理事长等职,曾5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张晓晶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两位学者凭专著《失衡与再平衡:塑造全球治理新框架》获奖。该书认为全球产业转型、结构调整以至治理变革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常态,为从总体上认识和治理全球失衡提供了富有启示的研究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史清华凭借专著《中国农家行为研究》获奖。该书以制度变迁到农户行为变化再到农村经济社会变革的三者关联性研究为主线,是一部从微观农户研究入手来解读中国“三农”宏观变革的独特著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教授都阳的获奖论文为《制造业企业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反应:基于微观数据的观察》。该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对劳动力成本冲击和金融危机造成的需求冲击的反应,提供了认识要素市场变化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洞见。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布赖恩.卡梅隆”杰出讲座教授Robert C.Feenstra、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李志远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凭借论文《Exports And Credit Constraints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获奖。该文针对中国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不同的现象,构造了一个包含非对称信息与激励相容机制的异质性企业一般均衡模型,弥补了金融危机后该领域研究的不足。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龙小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千人计划”讲座教授张晓波的获奖论文为《Cluster-based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Finance and performance》。该文解释了中国沿海地区大量产业集群产生发展的原因和中国特色的民间工业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强调了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发展对于削弱“金融抑制”的积极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先后致词。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宣读颁奖词。随后陈锡文主任、李卓彬主席、丁烈云校长为获奖者颁奖,张晓晶、史清华、都阳、余淼杰、龙小宁5位学者发表了获奖感言。
据了解,“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对象包括优秀著作和优秀论文,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奖3-6项。自2006年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已颁发了5届,先后有林毅夫、谭崇台、吴敬琏、张军、厉以宁、张曙光等知名经济学者的20多部(篇)优秀著作(论文)获奖。
此次颁奖典礼同期,还举行了2016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使“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得到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