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关系为何“无解”
2016年11月29日   人民网

在高校里,师生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当说起这个问题,记者发现,不说老师和学生的观点不同,就连老师之间的想法也难以统一。而就是这样不同的“尺子”,让师生之间产生摩擦,并在网络的放大下显得“杀伤力极强”。

如今的高校教师群体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些“青椒”往往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海外学术经历,对于学生的期待和要求也不能拿从前的标准参考。学生按照要求勤恳学习,是不是过于保守不思创新?学生思想前卫挑战权威,是不是又成了不尊重老师?在这样的标尺下,学生如何参透老师的内心?

如今的大学生也变了。当95后占领大学校园,措手不及的老师发现,他们面对的是成长在网络环境下,个性和自我意识都极强的一代。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不是束缚了学生的自由意志?老师迎合学生不计考勤、打高分,是不是更容易换来学生的高选课率?在这种前提下,迎合学生还是坚持自我成了每个高校教师的难题。

记者发现,那些刷爆朋友圈、占领知乎的种种“如何评价××老师”的帖子,最终都沦为了一个又一个无解的口水仗。在这背后,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当细雨春风的师生情谊碰上实实在在的利益纠葛,谁能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处理得公正而不伤和气?更何况,如今的很多高校教师都是当年的学霸,埋头读到博士,社会经验和“情商”有些甚至不如他们的学生。

不得不承认,有些老师难以处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其实很正常。这个年龄的“青椒”多是独生子女,过去一直在封闭的学术氛围中工作学习,往往到了而立之年才能真正走向工作岗位。而那些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学界精英,也没这个耐力枯坐象牙塔钻研学问了。

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很善于利用“网络武器”发声。因此,不少老师都曾有被网帖骂、被微博吐槽的经历。然而,据记者观察,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面对学生的网络攻击,老师们不是不能反击,而是他们不愿意这么做。因为说到底自己是老师,他们不愿因为自己的“反击”伤害到学生,耽误学生的前程。

因此,如何处理师生关系,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这应该是除学术课题以外,高校教师和大学生都应放下身段,谦虚面对的终极研究课题。

上一条:50.23万报名者弃考 98.4万人参加2017国考
下一条:大学生创业、玉兔月球车进2017国考考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