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将近,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据智联招聘网站的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面向毕业生的职位发布量相比去年增长10.14%,毕业生就业竞争指数有所下降,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自我缺乏了解产生迷茫。
二线明星城市受欢迎
数据显示,在“2014年不同城市应届生岗位竞争指数”的排名中,合肥的毕业生就业竞争指数在全国28个主要城市中排到了第14位,平均每个岗位有54人竞争。二线明星城市近几年不断升温,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趋势有所下降,“逃离北上广”正渐成现实。与此同时,“逃回”北上广的现象依旧存在,即北上广本地求职者逃离到二线明星城市,而外地求职者依旧向往一线城市。 反观其他二、三线城市,就业缺口仍然存在。
传统产业现人才缺口
根据相关报告数据来看,毕业生简历扎堆在IT、环保、能源、信息产业等朝阳产业,传统医药、制造、加工行业遇冷。从百度指数2013年12月毕业生搜索最热门公司来看,TOP20大多集中在互联网、金融两大行业。腾讯、华为、百度等成为校园招聘最受关注的公司。而招聘上升最快的企业中,汽车、科技、制造成为校园招聘潜力行业。
从2011年至2014年的薪酬趋势来看,IT、电子、贸易等朝阳行业的平均月薪分别为3255元、3960元、4771元、6965元;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的平均月薪则为2923元、3506元、3951元、6905元。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以往以高薪、高职、明星人物频出为优势的IT、信息、电子等行业,近年来受到广大求职者追捧。“程序猿”、“IT民工”、“码农”等网络名词的出现,也体现了这些行业人才过剩、职位低、压力大等特点。朝阳行业的高薪优势在逐步丧失,而企业淘汰率高、人员流动过快等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发展。反观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出现技术、生产人才巨大缺口,近年来薪酬增长速度惊人,正成为高薪人才的“摇篮”。
“精英情结”致就业偏差
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内地本科生入学比例从1977年的4.8%逐年升高至2010年的69%。但毕业生在求职时仍不愿放弃“精英情结”,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报告数据显示,毕业生仍然扎堆财务、人力、贸易、高级管理等看上去“高大上”的职位,而忽视需求不断增加的服务类、销售类岗位。事实上,调查显示,67%的企业高管由销售、业务岗位晋升。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 ,毕业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对岗位、企业认知上都存在误解,比如认为服务类、销售类职位门槛低、工作压力大,实际上,这些职位发展通道相对宽广,67%的企业高管由销售、业务岗位晋升,服务、销售等岗位能够帮助个人综合能力快速提高。
智联招聘分析得出,今年毕业人数虽达到727万,但其实从需求来看,求职真心不难,难在了毕业生的自身认知错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