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乡村第一书记”成为重要的新角色。忽培元的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就是为这一群体树碑立传的文学新作
上世纪50年代末,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写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社会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被誉为经典的史诗之作。60年过去,行进在民族复兴路上的中国农村继续发生着深刻变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进程中,“乡村第一书记”成为值得文艺家们观照、史学家们记录的新角色。忽培元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就是描写这一群体的文学新作。
|
《乡村第一书记》 忽培元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 |
与60年前《创业史》所呈现的奋斗历程不同,《乡村第一书记》的“创业”舞台更为广阔。主人公“乡村第一书记”白朗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其“创业”的艰巨性具体体现在创业工种的多样化和职业化等方面。《乡村第一书记》呈现了金鑫集团、东牛公司等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描摹了农村举办集体婚礼等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农民积极开发药枕、保健围脖、艾草理疗、黄金蜂蜜等多种创业形态的火热景象,在读者面前铺展出网络文明与农耕文明相交织的当代农村画卷,显示出作者驾驭宏阔时代的复杂社会题材的把控力。
具体到写作本身,《乡村第一书记》创作手法较为丰富。小说中通过当代社交媒体微信反映“乡村第一书记”的生活纪实,同时对“扶贫达人”赵志远做了“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的艺术虚构,增加了蔡金凤这一给《乡村第一书记》带来立体感的女性角色。《创业史》中的贫苦人“第一次把大米当主饭吃”是一种幸福,《乡村第一书记》人物对幸福感的追求则更有时代感——小说尾声这样写道:“昨晚一场透雨,点缀其间的小片平地上玫瑰、艾草、薰衣草和各种名贵中药材,上足了沼渣有机肥料,全都争奇斗艳疯长起来。一阵阵湿润的清风,从水库广阔的湖面上飘飞起来,悄然潜入丛林田园,把缕缕奇妙的香气送到掩映其中的山林村庄,飘入白墙蓝瓦挑檐的新型农舍,展现出人间天堂般的诗情画意”,这是作者对农村扶贫攻坚胜利的憧憬,也是充满幸福和希望的新时代田园画卷。
通观《乡村第一书记》和忽培元创作的其他文学作品,内容题材都源自作者在火热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在网络时代、在难以避免的碎片化阅读中,我们尤其需要沉下心来,阅读这样扎根到时代生活深处萃取出来的文学佳酿,在作者对时代的倾情描绘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