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永群/文)3月11日上午,学校在行知楼915会议室召开2022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党委副书记李庆霞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督导组组长、各学院(部)教学副院长(副主任),教务处、教学实验设备管理中心、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教师教学发展实训中心副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学实验设备管理中心主任吕树臣主持。
会议首先通过视频短片回顾了2021年我校教学工作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奖励、教学质量、条件保障、生源质量、业务培训、社会服务等十个方面取得的成绩。8个专业入选参加国家一流专业评审,6个专业顺利通过师范认证;专业得到进一步优化;新文科建设有成效,3项省级重点项目全部获批国家级立项;出色完成双论证工作,小组内排名第一;课程建设有成效,9门课程获省级一流课程、4门课程获批“第二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269门理论课程和114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重新修订,线上教学平稳顺利;获国家级试点虚拟教研室1个、国家级教材奖1部、省级教改项目45项;2名教师荣获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奖,1名教师荣获黑龙江省青年教学名师奖;实习实验实训课程圆满完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教学质量标准不断完善,督导队伍作用明显,成功举办基础教育论坛和高等教育论坛;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实验安全得到保障;多方位为龙江社会发展建设服务。
图 会议现场
教务处处长姜洪泉从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新师范建设、新文科建设、新工科建设、课程思政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启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实施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与办法等12方面,通报了本部门2022年重点工作。教师教学发展实训中心主任朱佳颖从“以黑龙江省G-U-S教师教育联盟为平台,创新协同合作模式”、“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多层次多维度教师职后培训模式为基础,组织实施国培项目”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本部门2022年重点工作。教学实验设备管理中心主任吕树臣从虚拟仿真等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近年设备资源配置效益论证、新实验教学大纲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四个方面,通报了本部门2022年重点工作。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励强华从修订《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办法》、加强数据服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分析报告服务、支持优势专业和课程的教学改革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本部门2022年工作要点。学校督导组组长姜涛强调了2022年工作重点是提升督导工作实效、创新督导评价与反馈机制。
李庆霞在讲话中对2021年各教学职能部门、各学院(部)在十个方面取得的不平凡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新学期教学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并提出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教学研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刻认识“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认真研究教学重要文件,了解人才培养的形势和机遇。深刻认识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意义,了解一流课程的两性一度,认识“双减”工作对师范专业的影响,分析所在学院、专业与新文科建设的关系,研究本专业与教育振兴乡村工作的关系;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有设计,教学内容要有前沿性,能力考核和素质考核要有体现。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效率。紧紧围绕提升教学质量主线,建立健全以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运行管理、教学组织管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覆盖教学管理各环节,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提升教学管理实效。有效落实已有的规章制度,提高教学工作的规范性;修订现有规章制度,完善教学质量标准;积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创新性开展教学工作。三是聚焦重点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再创教学工作新辉煌。以双万计划为契机,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科学谋划“双碳”人才培养未来产业学院,加强新文科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有效组织课程培训,持续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完善课程评价实施与改进,提升我校一流课程建设水平;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课程育人效能;探索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全面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借鉴“行知实验班”卓越教师培养经验,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教育教学评价,完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制定《哈尔滨师范大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启动审核评估工作;围绕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提高教学成果奖申报质量;完善教学荣誉体系,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教研室和实验室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李庆霞还要求各教学职能部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创新教学改革,求真务实,努力为师生服务,为推进我校国内一流师范大学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