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应音乐学院邀请,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四胡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奏员、全国首任“好来宝”专业教师斯日古楞为音乐学院师生做了题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蒙古族四胡成因及流变”》的精彩报告。
四胡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北方奚部的奚琴。13世纪后,四胡已在蒙古族地区流传。在16世纪阿拉坦汗的宫廷壁画上,绘有一女乐工手持细棒状琴杆、筒形音箱、四轸同设琴首后端、马尾弓夹于弦间拉奏的乐器,与今日之四胡演奏形象完全相同。清代四胡又称提琴,用于宫廷音乐番部合奏中,形制已和今日蒙古族四胡惟肖。
蒙古族四胡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四胡3种。最早的蒙古族民间小四胡,琴筒以竹或木制,音色较粗犷。20世纪六十年代,四胡演奏家孙良、朝鲁和制琴技师张纯华等人,将高音四胡统一为现有形制:用红木、紫檀木等硬木制作,琴杆长80厘米,琴头平顶,琴筒长14厘米,前口蒙蟒皮或薄牛皮,面径9厘米,张4条钢丝弦,细竹系两束马尾为弓。高音和中音四胡,音色清脆、明亮、圆润,主要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演奏技巧丰富。传统乐曲有《八音》、《花腰调》、《荷英花》、《韩秀英》、《阿斯尔》和《赶路》等。
低音四胡又称好来宝四胡,琴筒多为八方形,筒长25—30厘米,筒前口蒙羊皮、马皮或牛犊皮,面径15—20厘米,琴杆由上下两截接合而成,全长110厘米,张4条肠衣弦。为便于马上携带,琴体可装拆成几部分。主要流行于哲里木盟、赤峰市和兴安盟等地,用于说唱“好来宝”和演唱“乌力格尔”伴奏。五十年代,呼和浩特民族乐器厂张纯华改革制成复音筒低音四胡,将低音四胡的形制统一,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说唱、歌舞伴奏。发音圆润优美,音色浑厚深沉。演奏技巧独特,有时用左手中指或无名指的指甲从弦下顶弦来代替按弦,右手常用中弓部位演奏,并用弓杆敲击琴筒,以加强节奏、衬托曲调的气氛。
斯日古楞的“好来宝”代表作《酒鬼》曾在世界十余个国家演出并获过大奖,这次来音乐学院讲座,进一步开阔了大家的眼界,提高了境界,增强了大家对学术追求的动力;与此同时,大家也深深感受到了蒙古族四胡的魅力。
学术报告会由音乐学院副院长郁正民主持,并代表音乐学院聘任斯日古楞为“黑龙江流域非物质艺术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音乐学院的2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图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