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一望无际的草原,少年更喜欢山,因为他是大山的孩子。
少年是个瘦瘦小小的少年,他才13岁,可是瘦弱的肩膀上已经挑起了重重的担子。因为他是整个大山的希望,是整个大山的未来——这是村长最常说的一句话。
少年喜欢到山里去,喜欢看春天柔柔嫩嫩的芽儿,喜欢吹夏天凉凉的风,喜欢秋天厚厚的叶子。可是少年不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有铺天盖地的雪,有零下四十多度的气温,有几乎能把他吹跑的风。每到冬天,少年便不能绕过这高高的山到外面的学校去学习,只能在家里翻看仅有的几本书。
少年又想起了村长的话,他用几乎冻僵的手握紧笔写了几个字:我是希望。但是他把句号划掉,填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我是希望?这是少年的心里的疑问,从来不曾得到答案的疑问。在这个冷得不能再冷的冬天,少年攥紧自己的手,将手凑近嘴边,呵了几口热气。他手中的笔似乎也有了些温度。
阿妈从外面回来,便看见少年在小而破旧的桌子边发呆。阿妈走近他,悄悄地,默默地,静静地,看着,瞧着,不敢发出一点声响。可是少年闻到熟悉的味道,回过了头。阿妈带着歉意腼腆的笑了半天,然后发出了一个单调的音节:“啊——”然后指了指门外。
少年立刻懂了阿妈的意思,飞奔到门外,帮着阿爹卸下小推车上的木柴。少年本是勤劳的少年,可是阿爹却用一句话阻止了他的勤劳。阿爹说:“快回屋子里去,学习要紧。”
少年的头慢慢、慢慢垂了下去,默默转身,走回屋内。
屋外大雪纷飞,阿爹一个人忙着整理柴木;屋内柴火初燃,阿妈一个人忙着做全家的饭。少年呆呆站在门口,就这么呆呆的站着,抽了抽鼻子。
“啊——”阿妈又发出这个单调的音节。少年回过神来看着蹲在灶边的阿妈,阿妈笑着招手示意他过去。少年慢吞吞地走了过去,却分明的感觉到,每走一步,热气就多了一些。再往前走,温暖就多了一些。继续走,笑容就多了一些。少年垂眼,看到阿妈在笑。
阿妈继续忙她的饭菜,少年蹲下来,在灶边继续发呆。或许梦想和阿妈的笑是一个温度,少年这样想。
阿爹忙完了外面的活,走进屋里,便看到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他咧开冻得有些发紫的嘴唇笑了。他哼着小调走到灶边,蹲在少年身边,把一本书塞进少年怀里。“村长到外面帮你借的。”阿爹的声音带着厚厚的踏实感。
少年没敢看那本书,只是默默的感受着书在怀里慢慢的升温,越来越暖。
这个依然破旧的小家,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突然变得温暖起来。不会表达感情却一直在关心少年的阿爹,不能说话却一直默默鼓励少年的阿妈,为了维持生计走出大山却再也回不来的阿哥,还有村长,智慧却埋没山村的老人。少年的眼前浮现出这些人的面庞,原本还迷茫不知所措,现在却已经明白未来的路在哪里。
原来,梦想路上会有四个季节:第一个是冬天,寒冷而漫长,不时还会有风雪欺凌,这是最能让人退缩的季节;第二个是春天,温暖而舒适,仿佛希望就在眼前,这是最能让人停滞不前的季节;第三个是夏天,酷热而饥渴,让人十分焦躁,这是最能让人放弃的季节;第四个便是秋天,凉爽而丰硕,让人可以自由微笑,平复心情,恢复体力存储粮食,享受成功的喜悦,迎接下一个冬天的挑战!
16岁的少年成功走出了大山。
19岁的少年或在看,或在写。
(文/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