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识字孤独始
2015年04月13日   《哈尔滨师大报》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书本就是一件极为私人的事情,用什么样的节奏,沿着什么样的旋律,都没有定数。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秒速五厘米》恰有电影和小说两个版本。在电影里,那精致而半透明的画面在悠扬舒缓的背景音乐烘托下,呈现出不同的节奏,陡然而起的感情也不知究竟多少是真情流露,多少是气氛渲染。小说则不同,阅读和接收的节奏全部由自己掌控,纸面上的一行行文字转化为脑中的画面,在喧闹的人群中,辽阔的天空,飘舞的雪花,逐渐黑暗的天色,在广阔平原上疾驰而过的火车。

《秒速五厘米》,我看到的是一个关于孤独和寂寞的故事。少年远野贵树和少女筱原明里因为孤独走到了一起,和周围其他人不一样,他们在和彼此的相处中找到了能够理解、接纳自身的人。樱花落下的速度是秒速五厘米,这是何等寂寞才能得出的数据。“直至今天,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瞬间掠过少年心头的淡淡孤寂,即便已然长大成人的我回忆起那一幕,依然会陷入感伤的情绪之中。”

这个世界,对于那些天性敏感的人来说,坚硬而冷冽,那些难以名说的情绪和繁复芜杂的内心都不足与外人道。少女澄田花苗遇到的是初高中的贵树,整整五年时间,她一直静静地注视着,却始终无法接近他,那个少年的眼睛一直凝视着更加遥远的未来,即使身在不远处,可是凝望的,却明明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地方。

这个世界,对一些人来说是游乐园,可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修罗场。远野贵树在长达十五年的成长中,就像其他所有普通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恋爱。然而,即使这样,也能在所有来不及隐藏的细节中感受到他的孤独。每天清晨独自一人在射箭场练习射箭;在便利店买固定的咖啡;拿出手机写一封永远没有收件人的信最后又一点一点慢慢地删除。他目光所停留的地方,是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的遥远国。

“我从半年前开始,就用各种方式想把这种感受传达给你。却怎么都无法表述清楚。”交往三年的水野如是说。

无论是水野还是花田,她们对贵树的描述有一个共同点——温柔。可有一句是这么说的,“那些看似温柔的人,其实他们的心,是谁都进不去的。”我的一个朋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直觉得做独行侠很好,因为有的情绪想法不足为外人道,每个人的心底大抵都有一个小宫殿,里面是那些不愿分享的情绪,那些黑暗冰冷但是纯属私人的收藏,里面端坐着孤高厌世、无情冷眼的自己吧。”而贵树的痛苦之处在于,他的世界曾被理解过,被另一个少女真真切切地接纳过。因此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穿梭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拼命奔跑,任由雪花濡湿大衣,不断换乘列车的少年,所追寻的,也不过是一份最简单的懂得。也正因如此,十五年后,漂泊在东京的贵树,寻寻觅觅的,不过是少女明里当年那句:“贵树君,你一定没问题的。”

在这个广阔而庞大的星球上,我们一生会遇到无数的人,然而这漫长而孤寂的人生,永远都只能一个人走。即使是曾经彼此懂得的少年和少女,也在时光的洪流中慢慢走散,因为种种不可抗力而渐行渐远,彼此陌生。

文字像是一把刀,不断割裂层层皮肤,剖出深藏的感情,狠狠挑出来,沿着血管解剖出微妙难言的情感,回忆加重荒凉的成分,一次次切割以至于鲜血淋漓。

曾经梦想不要成为一个普通人,而现在却发现,想成为一个普通人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种距离和荒凉深埋心底,成为骨血的一部分,尽管努力学着去爱,却总是失败。

人生识字孤独始,求同总能发现异。很多时候,你只能掩饰,却不能拒绝。“无论在何时,他为了找寻自己的安身之所都付出了所有的心力。即便是现在,他依然没能适应这样的自己。他好像一直在追求什么,却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只是还在追寻的过程之中。”

然而,新海诚这本以樱花飘落为开端的书,基调温和舒缓,最终以一个足以安慰读者的结局结尾。少年贵树那封被风雪席卷而消失的信,末尾几段在梦中重新被书写。

“长大这件事,具体来说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依然不能明白。

但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假如在某个地方和明里偶然相遇,到时候能够成为让自己毫不羞愧的大人。

我想和明里做出这个约定。

我一直都很喜欢明里。

请一定要多保重。

再见了。”

成为大人的贵树和明里在穿梭的列车两侧转身看向对方,列车过后彼此是否还停留在原地已不再重要。“等列车开过之后,继续向前走吧。”还好,即使踽踽独行,与孤独为伴,也并没有成为自己讨厌的自己。

上一条:海鸥食堂
下一条:茶峒山水水面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