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小民——余华《活着》观后感
2013年05月28日   党委宣传部

我不清楚我该用怎样一种心情去写关于《活着》的一些感想,我不需要去评价他写的好不好,我也不必去赘述故事情节,我只想表达一下我看完之后只想好好的活着。如果我活得有那么点所谓的出息,不再是活着的小民,那我想让在为了生存挣扎的小民们好好活着。

我脑海中曾有个特别自嘲的想法。我特别喜欢文学,我觉得文学是个好东西,在文学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人世的悲欢离合、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扭曲、看到了黑暗也看到过光明与希望。我一直觉得文学的价值是对我们本身精神的救赎,文学可以改良社会的风气,能唤醒人性中的善良,总之无所不能。可是,我常常笑自己,对于不懂得文学的人,再好的作品只能如一堆柴火烧来取暖罢了。不过是一种无奈而又苍白的理想,不过是写在纸上无助而又沉默的呼喊,不过只是埋在心里放在嗓子眼的一声叹息。

我不知道叹息久了是不是有些用处,或许叹息能让麻木的没有信仰的人、高高在上的人有一丝怜悯,用一种可怜的方式去满足文学近乎乞讨来的价值。而余华的《活着》正是这样的作品,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民在战乱、文革的艰难岁月里挣扎着活着,用他个人经历的不幸来反映一个时代的缩影。《活着》中的福贵因为赌钱输掉了老宅,因为糊口去唱皮影戏而被抓了壮丁,在炮火中当了俘虏捡回一条命,继续当他的小民唱他的皮影,但他却始终是艰难地活着,五八年大跃进拿走了他家的锅,六六年文革烧掉了他的皮影,而他的女儿生孩子因为老医生们都被打成右派而在一群红卫兵护士的手下送了性命。就是这样的不幸,就是这样的无奈,他作为一介小民只能在生存的边缘苟且地活着。命运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那么幸或者不幸只能看当时的社会是否具备人文关怀,统治阶级是否开明。这样说来,我能吃得饱穿得暖,可以读书,没有战乱的侵扰,没有颠沛流离的痛苦,应该算活得不错的小民了。余华的作品总是那么通俗易懂却又深刻不懂,他给我们展现了小民的生存状态,用不幸去告诉我们要努力地生存,珍惜当下,甚至超越生存,去左右命运,去改变时代,去创造历史。

看过他的作品,我还是对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充满希冀,至少是一种侵润,作用不用太大,却能在我们读作品时的每一次心底震颤而形成改变的波澜。活着总要有点动静,别如《活着》中的福贵,像一片落叶,落地时都那么悄无声息。

文/管理学院 李天宇

上一条:星空下的舞者
下一条:温故一九四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