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你之见
2013年11月09日   党委宣传部

柴静在出新书的时候,引用了陈虻的一句话“不要因为你走的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她的新书《看见》十年磨一剑,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一点一滴记录着自己的蜕变,其中有酸楚有喜悦,亦有太多无法言说。从年少气盛到如今32岁的淡定从容,从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到坚定活出自己,她在自省里进步。客观诚实地看待过去的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在光环与荣誉之下,自省便愈发难能可贵了。

思维本身是一种乐趣,深入地探究更是如此。诚如柴静所言“我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些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在她朴实精炼而又不罗嗦的语言里,流淌着思绪的河流,何不跟随她纵身一跃,在思想的星空里多徜徉一会,不勉强,不做作,就只是纯粹的思考。思考,让人看见除了“我”以外更广阔的世界,明白世界如何浩渺,就明白谦卑多么重要。

她采访里的那股“人味儿”令我动容,她身上有胡适的民主自由的味道,又不缺真实。有一定深度,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新闻的血液是真实,有血有肉,引人深思,这点在人物采访上尤为重要,它是最直接也是最困难的。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生活轨迹和生活方式,有他们想展现的那一面和隐藏的那一面。在短短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里,怎样呈现被采访者的世界,通过对话、访谈等方式让观众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以及故事,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建立在理解上的沟通。说到这里,才能明白记者的工作其实不易,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妄自揣度,不能一无所知。人心是最复杂的,要通往人心,就要放下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不管是憎恶喜欢或是同情。给予每一个人尊重,哪怕是以社会道德体系看来罪不可恕的人。

看过这本书,大部分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她采访的那些人物们。有受灾害的难民与幸存者,有奥运会夺冠失败的人,有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和女人,有社会名流成功人士……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们像一个社会万象大杂烩,让人不禁撕开这个世界丑与善的伤疤,舔舐流脓的伤口。没错,这就是你我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它没有这么美好,也没有那么糟糕,只是真实得叫人胆颤。在读到某些章节的时候,我甚至有想流泪的冲动,尤其是那篇“双城的创伤”,读来叫人心碎,眼里、心里仿佛都是服毒的孩子们纯真又受伤的眼睛。她没有做过多评述,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是一种直入心灵的痛楚。

我想柴静要写的,不仅是她看见的世界,还有我们怎样在蒙昧中睁开眼,去看这个世界。从舒服的温床里出来,面对自省的苦楚。成长不是容易的事,幸而我们还在路上。

文/教育科学学院 杨壁菁

上一条:一根灯绳
下一条:忆金城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