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阶。漫画:冯印浧
为促进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近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科学发展如何落实?政绩考核是个指挥棒。与以往不少地方存在的唯GDP倾向不同,而今,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已成为衡量政绩的新参数。在这一变化的引领下,各地科学发展的路越走越宽,成效越来越明显。
考核不唯GDP
群山披绿,江水流翠,一座座古民居错落有致,镶嵌在徽州大地上,引来如织游人。在安徽黄山,投资60亿元的“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正在使徽州古民居重新焕发青春,成为吸引人们纷至沓来的世外桃源。
“60亿不是个小数目,我们之所以投入这么多资金,是因为新的考核体系在引导我们更好地守护这些资源和环境。”黄山市委书记王福宏说,现在的黄山不再有发展工业的压力,保护好生态环境是第一要务。
黄山的坚守底气来自安徽省委省政府“十二五”发展理念和思路的调整。
“不能盲目无序开发,要有保有压,因地制宜,分类考核,最大限度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上任之初便提出打破唯GDP的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协调发展。按照这一要求,安徽省根据各地发展的基础、条件及资源禀赋差异,推出省辖市新考核体系。用分类考核代替单纯的GDP考核,突出发展转型和资源保护。
新考核体系将GDP增幅的权重大幅下调,由原来14%剧降到最低仅3%。首次将发展方式转变、资源和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单列考核,其中发展方式转变的权重在30%左右,资源和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两项的权重则占了考核总权重的“半壁江山”。
“说白了,这种考核体系的导向就是从过去主要看GDP数字到今后不光看GDP,更看产业发展优不优,环境好不好,老百姓幸福不幸福。”时任安徽省发改委主任的沈卫国认为,这种改变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各地差异化发展和干部政绩考评公平合理。
安徽的考核新政并非孤例,山东省也出台了类似的规定。南京市则于去年首次对下辖郊县镇街实行分类考核,鼓励各县和镇街根据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把南京建成江苏乃至全国特大型城市镇村科学发展的标志区和示范区。
从热衷GDP比拼到淡化GDP导向,科学发展不再是空洞的口号。事实上,早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公布之初,人们便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新变化。在规划纲要草案中,首次将主体功能区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将国土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对相当一部分地区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即GDP。
对那些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核,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等指标。草案还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明确列入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内。
要发展更要民生福祉
“过去只要经济增长就行,但现在不行了,经济上去了,环境质量差、百姓怨气大,这样的发展将不被认可。”安徽省的一位基层干部这样感叹。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如今不少城市热衷城市形象宣传,而在鳞次栉比的城市形象广告牌上,“幸福”“活力”“生态”“民生”等成了屡见不鲜的“热词”。在摒弃GDP崇拜的同时,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记者调查发现,“幸福感”在多省的“十二五”规划中成为热词。如广东省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今后5年的发展核心。
而越来越多的“幸福评比”也呼应了这种发展理念之变。“过去一味追求GDP,现在评比幸福感,这意味着提高民众对发展的满意度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胡守钧说。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地区尝试将百姓“幸福指数”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百姓“幸福指数”成了决定官员能否提拔的“硬指标”。当地将这一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并委托统计局等部门设定各种指标和权重。根据这一考核办法,从2008年到2011年,平顶山市所辖的10个县市区中,先后有5名干部因百姓“幸福指数”排序位次没有前移而影响升迁。
平顶山市叶县常村乡党委书记马德臣便是其中之一。他在拟提拔为副县级干部的过程中,因为当地百姓“幸福指数”下降,而被组织部门“暂缓提拔”。说起此事,这位五十出头的干部坦言,当得知消息时,心里确实很难受。但他承认,考核的结果暴露了他对一些事关群众幸福的事务确实关注不够。
新考核呼唤政策配套
从比“GDP”到比“幸福感”,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大信号,凸显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深化。
“没有科学的考核体系,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通过探索考核办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区别性和导向性,可以促使领导方式转变,推动政府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换,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安徽省的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这个过去以传统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的中部省份,近年来“创新经济”异军突起。在新的考核指挥棒引领下,安徽各地纷纷加大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今年前5个月,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工业增长减缓的大背景下,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仍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实现产值34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以上。
变化不止于此,在事关百姓生活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安徽全省的财政支出已经达到全部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不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而放眼全国,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指引下,调结构、保民生政策迭出,科学发展硕果累累。
不过,面对新政绩观带来的欣喜变化,一些地方干部在叫好的同时,也呼吁加快相关政策配套。
沈卫国建议,今后中央应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有利于科学政绩导向的长效转移支付制度,而不是一时的倾斜照顾。目前,对于生态保护区中央已经建立了生态补偿制度,而农业主产区还没有专项的补偿制度,建议国家尽快完善这一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