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
谢维和教授:1954年生,江西上饶人,清华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副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北京中心主任、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等。
采访记录: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谢教授,您好!欢迎您来到哈师大做客!清华大学的百年华诞刚刚结束,那是我们教育界的一大盛典!我们都备受鼓舞!
谢维和教授(以下简称谢教授):谢谢!谢谢!
记者:谢教授,您在2008年写了一本书叫《中国教育的公平与发展》,当时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多学者的讨论,那您能否就“中国教育的公平与发展”问题简单谈谈?
谢教授:中国教育的公平与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在今天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该说是一个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中国高等教育也好,整个教育也好,发展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种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公平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在《国家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里面,包括在它的“二十字方针”里面也都非常明确地把教育公平作为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目标。我的研究是总结了我十多年以来对教育公平的研究,同时针对中国教育公平的特点,特别是在这样的发展阶段新的矛盾和问题所做出的探讨。
记者:现在教育公平存在很多问题,结合我校实际,作为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
谢教授:作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来说,我们的学生和未来的教师都知道教育公平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价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教育公平有其特点、特殊的矛盾及矛盾的特殊性,这需要去进行个别的科学研究和探讨。对于公平的矛盾、内涵的具体认识这是最基本的。我认为对于师范类的学生以及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责任和信念。现在大家都知道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但往往处理教育公平问题上的矛盾、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时,能否有这样的责任和信念去排除万难,真正是通过自己的工作去促进教育公平,对于我们未来的老师是更大的挑战。我希望我们的学生,首先学好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有一种信念,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们将来从事教育行业、教育职业的每位老师的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在我的书的后记上有这样一句话“公平:教育的绝对命令”、 “仰望星空,教育公平是我们崇高的使命”。这篇文章在《教育报》发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可以读一读。
记者:面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大学生毕业以后就业压力很大。怎么妥善去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谢教授:首先,大学生就业要有信心。因为从这次人口普查及某些方面统计数据看,目前中国劳动力大军中,大学以上文化水平在8%—9%,与发达国家比是很低很低的。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来中国经济稳定的持续发展,相信经济增长对于高水平劳动力需求量会提升的。第二、将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将要转变,要从过多依靠环境和资源转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所以实际上意味着对大学生毕业生需求会提高,这是从宏观来看。从中观上来看,每一个大学的高等教育要调整自己的学科结构,对于学科招生不能盲目的扩招,要有一种对未来结构产业发展的判断。在这种判断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校的优势形成特色。结构调不好实际上是很大的问题,因为现在大学生就业不是量上的矛盾,更多的是结构上的矛盾。从微观上讲,大学生就业要实事求是,要正确认识自己,与此同时,充分了解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在大学生就业理论中有一种信号理论、网络理论。信号理论是讲作为学生个人要充分的展示自己,充分展示能够反映自己能力和水平的信号给大家及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而网络理论是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帮助让别人来认识你。
记者:谢谢,谢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在哈尔滨愉快!
谢教授:谢谢!谢谢!
以上图片由《哈尔滨师大报》记者团提供,摄影:梁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