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相互尊重的未来而努力
2019年05月20日   中国日报网

从新月沃地到印度河流域,再到黄河流域,世界上最早的一些文明发端于亚洲。千百年来,繁荣多样的亚洲文明孕育了科技创新,促进了地区和全球贸易,推动了全球宗教的发展。纵观千年来亚洲各国在丝绸之路等古老交通要道上的交汇和互动,我们应该加深认识和了解单一文化如何在相互交汇中不断丰富,在文化交流中生成的共同价值观又如何反过来滋养了世界。

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跨文化交流和共同价值观是实现共同繁荣的渠道,但在当今政治格局中,在一些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内向型,谈论的是筑起高墙,而不是架设文明沟通桥梁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变得尤其紧迫。

近年来,关于冲突的新闻不断,更让我们不忍看到的是战争和暴力冲突带来的死伤人数的日益加剧。其中许多冲突的根源是煽动对多样性的不容忍甚至仇恨,无视建立在和平与尊重基础上的和平愿景。在当前的困难时期,交流和对话对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该议程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努力建设真正尊重和包容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多样性应该被视为一种财富,而不是一种威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承诺、团结和投入。

社会各界领导人要以实际行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不受歧视、不受迫害的生存环境。我们需要敦促社会各群体和组织,特别是年轻人相互接触,团结起来,促进相互理解。通过对教育的投资,我们将确保年轻人能够释放他们的潜力,解放思想,并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性的共通之处应被广泛尊重。建立社会安全网有助于确保没有人在新的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发展进程中掉队,每个人都能从全球化和多样性中受益。

中国在建立这样的社会安全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充分考虑了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在社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双丰收当成丰富人民生活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普及教育、推动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经济增长、技术发展和教育进步齐头并进,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尊重国家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财富。

正如上个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所展示的那样,中国对与世界分享发展经验持开放态度。本周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又为各国分享发展经验和文化知识提供了一次机遇。

我们都憧憬着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一个每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尊重,不同身份、信仰和文化的人都能和睦相处的未来。用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的话说,“人类大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和平等权利为自由、正义与和平奠定了基础。”这种固有的尊严不应是一项雄心勃勃的目标,而应是一项普遍权利,所有发展活动都必须建立对这种权利的尊重。

对话是重要的,但没有行动的对话就像谚语说的“射箭而不拉弓”。如果我们想让文明世代繁荣,就必须齐心协力,马上行动起来,一起面对当下的各种威胁与挑战。如果我们想取得成功,多边主义和可持续性就必须成为我们的信条。我们必须把目光投向亚洲——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家园——以激发向可持续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建立在对彼此坚定不移的尊重和对所有文明赖以建立的自然世界的尊重之上。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 罗世礼

上一条:把时代壮歌写在苍穹之上
下一条:书写伟大变革新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