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志伟/文)2020年11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通报》,我校通过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2017年荣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后,继续找不足、补短板,切实以文明校园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深入发展。
一是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统领,建设思想道德高地。
全方位落实系列措施,完善“大思政”格局。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狠抓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学习贯彻,举行工作会、研讨会、座谈会、推进会40余次;隆重召开学校思政工作会议,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政工作实施意见等12个配套文件;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学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深入学生中开展思政教育、讲(听)思政课;基层党委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狠抓相关实施办法落实落地。突出“大思政”理念,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各方积极参与的思政工作整体格局。2017年,陈宝生部长到我校调研时指出:“你们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做得是扎实有效的,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品牌,应予充分肯定。”国家三部委督查时指出:“你们的思政工作为全国高校树立了榜样,工作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学校“112349实践育人模式探索”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学校获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入选全国首批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和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学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状”。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补足理想信念之“钙”。在全省率先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等近20 家媒体予以报道。富有自身特色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四学”模式被人民网等媒体报道。党委书记辛宝忠、校长孙立军等学校领导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先后在黑龙江日报、《奋斗》就办人民满意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发表多篇理论文章,接受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省台新闻联播等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报道十余次。学校《构建“学、讲、研、用”一体化理论学习新模式》的经验材料,在全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作书面典型交流。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全国重点马院。学校“青马工程”培训班,被列入全国首批培训基地之一,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落实教育部长调研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学校通过落实专项经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等措施,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形成了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成效显著的思政课“五维”育人模式。2018年12月13日,光明日报以《把“最难讲”的课上得“最精彩”》为题对此作了重点报道。学校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全面系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四信”专题辅导课程,形成“学、讲、信、用”四个维度高度融合的工作模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全省高校率先出台实施意见,形成“知、引、融、行”特色工作经验,提交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交流。
以“112349思政教育模式”为引领,促进日常学风校风建设。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基层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学校“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方案》。开创性构建“112349大学生思政工作模式”,在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落实《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学生专业情志教育和劳动教育。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开展“十个一”入学教育和离校教育,学生由衷发出“毕业十个一,师大我爱你”的心声。学生诚信档案与学籍、学纪管理挂钩。开展“光盘行动”“公筷行动”等生态文明主题教育。作为省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高校,在全国全省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中获奖数位居全国前三、全省第一。
强化实践育人业绩考评,推进思政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行“双线晋升”与“三单评审”。
扎实推进“主渠道”与“主阵地”一体化,以“双创”“三下乡”不断深化实践育人效果。36年如一日坚持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学生5万余人次,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校之一。选调生在全省高校最多,收到省委书记张庆伟的回信鼓励。出台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实施方案,运营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基地“双创园”“师创空间”,学生多次在全国全省双创大赛中获奖。
打造“文明集体”先优模队伍,以身边人、身边事带动创建活动扎实有效进行。每年开展主题文明创建活动,先后评选文明单位(标兵)、文明教研室(标兵)、优秀班级、优秀寝室等近千个。
关心健康、关爱成长,建构大学生安全健康“闭环防护系统”。2017年以来,闭环报送系统有效预防避免可能发生的恶性事件500余起。加强标准化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建设。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25人,师生比1:1458。面向全校开设36学时、2学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发挥专业和师范优势,形成以传统、革命、社会主义为主题内涵的以文化人教育格局。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通识教育系列选修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加强网络站群建设,推动网络文明、网络育人在线共建。经常举办网络文明主题活动。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获一二等奖各1项。学校官网获评“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多次荣膺全国高校公众号“北部明星榜”前5名。学校官方微博、官方抖音账号在师生中有很强的影响力。
二是不断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领导班子凝心聚力谋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思政建设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业已形成;圆满完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项工作目标,成为全省高校榜样。2018年以来全省高校政治生态考核我校位居前列。
加强组织建设,重大党建工作出实效。学校党委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完善党政会议议事规则。优化基层党组织的干部队伍结构,实行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有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四风”等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每年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督查。
狠抓选人用人、教育培训,干部队伍精干务实高效。深入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向省市推荐优秀年轻干部。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主业意识”和政治责任落细落小落实。修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1个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支部获评省高校“百优”党支部。
三是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和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基层党委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制定实施加强新形势下教师思政工作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抓住入职在职、教学科研、实践服务等重要节点,积极有效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做到“四个相统一”。坚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师准则,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2017年以来,评选表彰40名优秀教师为“教师奉献奖”。1个学院获省师德先进集体,1人获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马克思主义理论团队获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四是建设以“哈师大精神”为引领的特色校园文化,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品牌效应。
文化建设站位高、理念实、保障有力。制定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投入充足经费,形成科学的工作格局。校训精神、行知精神、师范精神已成为哈师大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学校不断完善体育馆、文博馆、校史馆等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艺术底蕴深厚。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师生广泛参与,大学生科技节、社团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2019年打造弘扬“北大荒精神”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文化主题突出,品牌特色鲜明,万人迎新晚会、“雪花的旋律”新年音乐会、湖畔音乐节等已成为经典品牌文化活动。
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有效发挥校园环境的陶冶育人功能。
人文、自然相融合,规划“最美校园”,开展楼宇文化、学院文化建设,修建荷花湖、天鹅岛、薰衣草园等文化育人景观。坚持“安全也是文化”理念,多次获评全省平安和谐校园。发挥社会服务和辐射作用,校园文化与驻地社区和谐融洽,每年有近百名专家学者就公共管理、安全等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
六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抓手,全力做好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管理。
突出责任意识,强化对课堂教学和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制定实施报告会、研讨会、校内出版物等10余项阵地管理制度。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阵地。加强学校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平台建设,规范师生自媒体管理。坚持正面宣传、正确导向,及时监看研判引导网络舆情,严防敌对势力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