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受郭长虹教授的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院士为“现代生物技术前沿”研究生暑期学校做了一场精彩的线上学术讲座。除本校相关方向师生外,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的部分老师和研究生也聆听了此次报告。
刘耀光院士主要从事植物育性发育的分子遗传和基因工程研究,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恢复性、杂种不育与亲和性、光温敏不育性等遗传系统的基因克隆和分子作用机理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在Nature Genetics、Annual Review of PlantBiology、Cell Res、NatureCommunications、PNAS、Plant Cell等刊物发表论著130余篇,论文被引用6000余次。2019年,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此外,刘耀光院士也开发建立了用于检测基因插入位点的Tail PCR技术;用于大片段基因克隆和遗传转化的TAC文库技术;用于植物基因编辑的CRISPR-Cas9载体系统等,这些技术被植物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相关实验室广泛使用,为相关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次学术交流,刘耀光院士为师生作了题为“植物杂种不育与亲和性分子遗传机制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刘耀光院士为师生详细讲解了水稻粳籼杂交不育相关研究进展,提出引起粳籼杂交高度不育的遗传位点实际上是由多个紧密连锁、功能关联的基因组成的复合座位,而复合座位上的多基因通过遗传和分子互作来控制杂种不育。刘耀光院士指出粳籼杂交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可以作为利用回交和基因编辑等方法培育广亲和系的理论基础,从而克服籼粳稻杂种不育,培育具有更大杂种优势的亚种间杂交种,提高水稻增产潜力。
此次讲座着眼前沿热点,学术性强,内容丰富,对相关方向师生的研究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交流讨论环节,刘耀光院士详细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结合相关课题研究提出了建设性见解。与会师生表示,通过此次报告感受到了刘耀光院士潜心科研的大师风采,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