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聚教授
2013年12月26日   《哈尔滨师大报》

任他桃李争欢赏 不为繁华易素心——访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王景聚教授

(学生记者 王智远/文)王景聚教授,1953年9月生,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1984年9月至1985年12月在辽宁大学理论物理助教进修班学习研究生课程。1988年至1989年日本Niigata大学访问学者。从事原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原子核散射光学势研究、超晶格多层膜光学性质和热学性质研究、超晶格有效尺寸效应研究等。发表SCI论文和国家级论文5篇,在省级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多篇。出版《普通物理实验》、《电工学实验》、《电学分级实验》和《物理教学参考书》等4部教学参考书。参加和主持省级以上研究课题5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2006年至2013年指导学生完成学校大学生创新科技基金项目11项、获教育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力学实验竞赛31项奖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大的校园精英荟萃,他不急不躁,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传授着毕生所学;外面的世界光怪陆离,他不理不睬,用各种实验器材专心搭建起自己的世界。他就是深受学生爱戴的王景聚老师。

忆往昔,物理是我无悔的选择

王景聚老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可以有更好选择的他,毕业之后毅然执教于母校。当谈到为什么会做这个选择时,他说,1972年中学毕业后,他就被推荐到哈尔滨师范学校工作,做的就是物理老师。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整整工作5年,已经培养出做老师的兴趣,所以上大学选择了物理系,并且凭借着自己对物理的喜欢,从读书到教学,一路坚持着走过了40余年。

在参加工作之后,王老师曾在辽宁大学攻读了硕士研究生,1984年毕业之后又回师大工作一年。在此期间,他得到了一个出国的机会,参加了考试并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赴日留学,成为本学院第二位出国的教师。王老师认为这次留学给自己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能够学到新的知识,观察风土人情,了解日本的学校体制,这些都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0年代国内师资力量不是特别强,研究环境并不是很好,相比之下国外的条件十分优越,当谈及当年是否有过留在日本的想法时,他坦言,虽然国外条件很优越,并且有机会留在日本,但祖国培养他,就应该回来。所以在留学一年之后,他听从祖国的召唤,怀揣着报效祖国、为祖国物理事业做贡献的梦想毅然回国。

看今朝,要做就做到最好

从事教育事业40余年,王景聚老师如今已经是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资格最老的老师,虽然即将退休,他对工作却依然热爱。“每天如果不来学校都会觉得不习惯,除非家里有事,否则我肯定来,而且不会没课了就离开,一定会从早待到晚。”他笑道。因为心中饱含着对物理的热爱,从事物理相关工作对王老师而言已经是一份难以割舍的事业,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养家糊口。

在王老师40多年物理研究和教学生涯里,他获得很多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级奖项,当问到他最看重哪个奖项时,他说自己最看重的就是“师大教学名师”的奖。他认为这是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各位同学对他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是多少科研奖项都无可替代的。

王老师不仅自己获奖数不胜数,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学生也摘得很多奖项。2006年到2013年,指导学生完成哈师大大学生创新科技基金项目11项,获教育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力学实验竞赛31项奖励。2012年获得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资助。从科研工作室的成立到每届多媒体课件大赛都摘奖而归,从能在黑暗中、阴雨天照明的“照明雨伞”的问世到更卫生、更方便的“筷筷乐”的发明,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

谈未来,认真做事是对学生唯一的期待

作为一名桃李满天下的教授,谈及自己的教学方法,王老师朴实地说:“其实我没什么特别的教学方法,我是搞理科的,讲究务实,唯一的要求就是做事要认真。”现在工作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对此,王老师表示很担忧,“我的学生回来说找工作难,所以选择考研。其实考研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希望我的学生们都能够实际一点,愿意考研的可以考,没那个愿望的同学就不要逃避现实,三年后的就业形势可能比现在还要严峻。学生们该做的就是在大学期间学知识、长本事,好的本科生比某些研究生更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王老师最大的学生已经50岁,当谈及现在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有什么不同时,他说:“现在的学生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茫然,做事没有动力。我自己上学的时候跟物理不相关的专业也会努力去学,努力做到最好,教育学这门课程甚至打过100分。而现在的学生学习的标准只是及格就行。我现在依然有看书的习惯,因为教师这个行业是教学相融,边教边学。学生就更应该这样,多看书,每一道题都要认真去做,知识不留死角。可现在的学生太浮躁,务实的劲儿没有了。”谈到这,王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个实例,一个高中老师讲教材中的一个概念,按照书上的方法做实验总是不成功,于是来找王老师借仪器。他找了很多仪器,可是都因为仪器不灵敏而实验失败,这位老师很遗憾地走了。王老师继续选择仪器做实验,大概半个小时之后,实验成功了。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后欣喜若狂地回来了,再次实验成功后拿着仪器离开了。走出几步远,回头向王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这种因成功而欣喜若狂的滋味只有努力付出过的人才能体会。而现在的学生多数没有这种感觉,老师留作业就是应付地做一下。”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不管做什么,哪怕没什么成就都不要紧,可是一定要认真。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就算失败也没关系,有那么多人向这个方向努力,总会成功的。像莫言获诺贝尔奖,对国人也是个很鼓舞的消息,会督促我们更认真。”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这是王景聚老师40余年教师生涯的真实写照。他的朴实,他的认真,他的执着,他的坚持,时时刻刻在鼓舞我们、敦促我们,让我们成为他那样的人,成为更好的人。

上一条:谷延方教授
下一条:郭旭茂教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