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延方教授
2013年12月26日   《哈尔滨师大报》

以繁胜简 厚积薄发——访社会与历史学院谷延方教授

(学生记者 苏影 王秋悦/文)谷延方教授,1972年生,先后就读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东北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史学博士。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历史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新华文摘》、《世界历史》等期刊相继发表了二十余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英国王室史纲——从诺曼征服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中世纪盛期和近代早期》。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主持2011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项目,主持2005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2010年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项目支持计划项目。曾获黑龙江省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

初见谷延方老师,便从他的气质中看出这是一位研究历史的学者。历史使人明智,教学十五年,历史已经成为了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心灵,与内在的精气神融合在了一起。带着历史学者特有的严肃神情的谷老师,举手投足间都表现出一种理性气质,又不失温文可亲,没有半点故作姿态,就像一本翻开的史书。

以史为镜

“历史是一门让我们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不走老路、少走弯路的一门学科。”谷老师这么定义自己的研究领域。其实包括谷老师在内的历史学者们一直以来都在追求并且不断重新认识历史的功用,谷老师并不赞成“就历史论历史”的态度,他说,历史应该是活在当下的、学以致用的。

比如说我国最近流行的H7N9就可以和欧洲历史上的黑死病相类比。同样是瘟疫,前人的经验教训可以让后人借鉴,后人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会对前人的历史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又如宫廷政变、改革运动、对外侵略等等,都是如此。它们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出现过无数次,但又都有着新的起点,形成了无数可供借鉴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慢工才能出细活

工作治学若干年,无论是教学科研上的心得,亦或是经验与奖项的累积,都是与谷老师平日里的坚持密切相关的。学科的选择源于兴趣,但接下来支撑这种兴趣的,却是漫长的坚持。

谷老师的研究方向为城市化人口流动,倾向于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对历史学进行研究,相对于过去的外交史、大国史,这样横向的研究方法往往更加客观公正,易于展现整体的历史风貌。但由于时间面和涉及面的广泛,研究的难度和强度也增大了许多,这就对研究者的专业素质、耐心和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英国史在老师的研究中占很大比例,翻译阅读外国文献著作便成了谷老师的家常便饭,在每一次的课题研究中,大量外文资料的查询、收集、翻译,占据了研究时间的很大比例。

繁琐的研究内容有时候也会让老师有所倦怠,但他始终记得导师告诉过自己的一句话:“做学问,需要的就是笨功夫。”十多年来,他牢记并一直遵守着这条“箴言”,兴趣一点一点被打磨成了习惯,责任感、自制力、控制力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点点积累、凝聚。

有时一个课题萦绕脑海,往往挥之不去,令他废寝忘食。一天、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几年,茅塞顿开之后,“下笔如有神”。一篇博士论文,甚至酝酿了十年时间才整理发表,真是“十年磨一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历史是人类几千年来生命活动过程的压缩,虽然大多数是经验教训的传承,但是看多了也不免觉得枯燥无味。谷老师的专业研究领域是英国中世纪史,其中自然也有同学们不甚感兴趣的部分,例如典章制度等等。在课堂上讲解到宫廷政变之类的事件时,感到同学们兴趣较浓厚,他便会根据同学们的反应适当地多讲一些有趣的内容,保持学生兴趣。他说:“教和学是两个过程的统一,不仅仅是老师在教,也有学生学的过程。老师是播种者、启蒙者,只有把种子播到了肥沃的土地上而不是水泥地上,才能够发芽成长;而学生就需要把自己变成一块沃土,自己要有所准备,张开胸怀,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度和积极主动性,这样才可以和老师更好的配合。”

谷延方老师不断强调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的品质才是最可贵的,最为老师欣赏的。谷老师强调,当代大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以适应现代社会环境,更应该拥有灵活应变的能力、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一个好的老师,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他正是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一点。

饱览也需有度

为了保证教授给学生的观点是纯粹客观的,谷老师很少阅读文学性质的历史书籍。文学是感性的存在,不免渗入主观感情以及为满足情节需要而融入的夸张成分。历史需要的,却是理性、客观以及原原本本的真相。因此,偶有闲暇,谷老师选择的,也依然是相对轻松的专业书籍。

提及阅读,谷老师也以自己的经历为训鉴给学子们提出了建议。大学时期,由于对本专业知识的兴趣点不同,他有时不去听老师的课程,而是去图书馆挑选相应的专业书籍自学,当时感觉好像很大程度上扩充了自己的知识面,可是现在却发现,由于缺乏老师系统的授课,导致相关知识的断层,缺乏那段课程的记忆,现在教学时只能自己不停地弥补缺漏,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因此,他提倡:好学生一定要在课堂出效率、出成绩,至于课后的学习与锻炼,应与之相辅相成而非相互抵触。

沉稳而不枯燥,风趣而不喧闹,这是在和谷老师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谷老师如今正值壮年,除了家庭和事业,需要承担的重担还有很多,但那份言语中流露出的情感与力量,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有思想的沉稳学者,定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加踏实和坚定,也会给学生们展现出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上一条:王继华教授
下一条:王景聚教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