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民华教授
2013年12月26日   《哈尔滨师大报》

梦途绵延,乐在其中——访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孙民华教授

(学生记者 陶茹静/文)孙民华教授,1969年出生,山东人,硕士生导师。1997年至1999年,在山东工业大学攻读铸造专业硕士学位;1999至2002年,在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攻读材料加工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的工作。2005年到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工作;2012年耶鲁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非晶和液体的性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 2007年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为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13篇,著作1部。

每一次交流,孙老师都是那么客气和亲切,如同久别重逢的朋友,这无形中已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进入办公室,孙老师的笑容使我之前内心的忐忑与紧张荡然无存。茶几上已有两杯温水,我正暗自感叹孙老师的细心与平易近人,他又递上一块抹布,让我擦一下沙发上的灰尘再坐。之前,我只知道孙老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有着突出成就,通过这次近距离的交流,才发现他在生活中的细心认真更是令人赞叹。

因为兴趣,困难便不是困难

孙老师在物理这条道路上走了那么久,以正常思维去推测,都会认为他遇到过许多困难。我期待着孙老师讲述一下曾经披荆斩棘的经历,没想到他淡然一笑,告诉我“因为兴趣,困难便不是困难”。多么豁达的情怀,当一个人忘我地驰骋在梦途中时,困难只是成功路上的基石。孙老师说选物理、学物理,离不开两个关键:第一、兴趣,第二、毅力。是的,有了兴趣,才会爱自己所选择的;有了毅力,才能执著前行。

一条道路,一种人生

孙老师在2005年至2009年集中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尤其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非晶与液体性质研究上独有建树。他的灵感来自哪里呢?孙老师着重提到了他人的经验借鉴和科学实验。及时捕捉到灵感以后,就要勇敢地踏出人生的第一步。一个人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直到尝试之后。我们要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孙老师在非晶和液体性质研究上已有了如此突出的成就,我就十分好奇他接下来的科研方向会投向哪里,没想到孙老师还是选择了它。我终于领略了他无止境的科学研究精神:一条道路,就是一种人生。孙老师行其远,更知其深。

重拾梦想,轻车熟路

孙老师并非一毕业就走入了教育和科研界:他本科毕业后进入工厂做了一名普通工人,在第一生产线上奋斗了五年,最后毅然决然地回到学校,再次学习,考研,考博。五年的时间必然使一个人的学习和经历断层,我想,当重拾梦想,一定得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孙老师告诉我:他喜欢物理,自己所学的东西都已理解并融化在思想里。当再次回到校园,的确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但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艰难。他似乎是为物理而生,所以在自己的田园里轻车熟路。

潜移默化,不忘恩师

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会铭记一些人和事,孙老师当然也不例外。孙老师印象最深刻和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博士生导师。他说在自己导师的观念里根本没有假期,在所有的时间里都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孙老师当初之所以没有选择进研究所,很大程度上是受导师的影响。另外,孙老师觉得教师是个比较自由的职业,自己的梦与他人的梦相辅相成,所以乐在其中。他会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更会像磐石一样不忘自己的初衷。

生活中的他,谨慎认真,注重每一个细节,对待学生如友人。教学与科研中的他,执著前行,敢于开拓。梦途绵延,乐在其中。采访虽已结束,但孙老师努力拼搏的科研精神和认真细致的生活态度却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上一条:李刚教授
下一条:金英学教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