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 学子的指路明灯——访化学化工学院李刚教授
(学生记者 王秋悦 李亚君/文)李刚教授,1969年出生,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系主任,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东北地区X-射线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热处理学会理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与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秘书。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3篇。主编和参编教材、教参3部。2010年获校首届“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2011年获省直属高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第二名和最佳教案奖。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获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省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
李刚老师的办公室是一块从实验室中开辟出来的小小天地,面积不大,书占了不少空间,课内课外、人文社科,涉猎面很广。所以,李老师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爱学习”。他不仅自己热爱学习,更对教学工作怀有满腔热忱。他用自己的一次次努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大家用更有效的方法,更端正的态度,获取最有用的知识。
激发兴趣,师者之爱源源不息
正值不惑之年的李老师,需要做的大小事务有很多,教学工作、学生日常管理、科研工作,他样样都身体力行。协调繁杂事务的同时,他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我是一名教师,教师是我最热爱的职业,也是我必须履行的职责。”谈起教学工作,李老师神采飞扬。
“我想通过自己,把外面的最新的知识带进来,呈现给我的学生。”本着这样的理念,哪怕是开学第一堂课的课程介绍,李老师都做了细致、精心的准备。老师给我们翻看了开学第一堂课他给同学们准备的课件,上面记录的是李老师去日本交流访学的图文资料。多达几十页的图文,展现了日本学生的学习生活,生动又有趣,李老师在教学上总有源源不断的强动力和好点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李刚老师始终未变的师者之爱源于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更源于内心的一种使命。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教书育人的教师,文化知识的代代传承就寄托在他们手中,每每想到这些,他总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工作意义非凡。
怀揣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李刚老师非常重视并努力确保教学质量,所以除了看专业书外,他还阅读了很多有关教育的书籍。能用自己的力量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爱上学习,这便是李老师最大的慰藉。
教学尚实,知识能力双管齐下
李刚老师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是可以在考卷上具体体现的,而隐性知识却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学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未来影响更大,也是他最想教授给学生的。
他举了个例子,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大学一年级学生做“由海盐制备试剂纯氯化钠”。年复一年,面对着同样好奇的新面孔,他总会重复一句话:“同学们,这个实验是你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对于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也许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因为这个实验仅在大一时开设,在大学期间后续实验不再接触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实验?”李刚老师说,“实验做的对象不是最主要的,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内容的思考和步骤合理安排,基本操作的掌握才是关键,通过一个个实验,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锻炼和提高。”“这便是隐性知识和能力逐渐积累的过程。”
重能力的教学方法不仅体现在化学实验的操作中,也贯彻于李老师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要求里。他强调每课必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贵在思考,带着目的理解,带着疑问求学,这其实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一次次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也就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同时,要求学生针对无机化学繁杂的特点,在课后注重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网络,只有通过自己的消化吸收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一腔热忱,精心育人成就学生未来
师者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而非盲目地迎合学生,平时风趣随和的李老师,在课堂上绝不是温和派,很有自己的个性。
班级偶尔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个性张扬,不顾纪律,也不愿接受老师的善意教导。如果老师点名批评,往往势头更甚。对于这样的学生,李老师绝不纵容,但也不逆势而上,“冷处理”是他的常用方法。叛逆的学生往往是想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自己,用这种极端方式标榜自己的个性。对于这类学生,李老师要让他们感受自己的行为已经影响到周围人的学习,嚣张之气自然也渐渐平息。学生的本质都是好的,往往不出几日,他们就会主动找到李老师,表达自己的歉意或说明理由,有的则是用好好学习的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对于努力学习想获取更多知识的学生们,李老师更是倾注了他所有的热情。他为课堂教学准备了大量内容丰富、知识信息量大的课件,为的是充分利用课堂的学习时间,给学生们营造一个五彩斑斓的化学世界,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看着一张张精心制作的课件,逻辑缜密,条理性强,配以生动的图片解说,让我们体会到了李老师的用心与敬业。认真的工作态度、丰硕的教学成果不仅让李老师获得了学生的青睐,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2010年,他获得了哈师大首届“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理科第一名),2011年,获得了黑龙江省直属高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第二名和最佳教案奖。学生在他心中总是排在第一位的,每当谈到他的学生时,李老师的脸上都流露着一种幸福。
老师建议:自我定位事半功倍
有人说现在的90后是迷茫的一批人,什么都想干,又不知道该干什么。对于这种情况,李老师的建议很简单,“本科四年,你只需要干好一件事,那就是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如果说研究生阶段为未来打基础,那么本科四年,就是给你提供接触各种知识的渠道,让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李老师很希望大学生在毕业之时,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且能干什么。
李老师说,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方向的寻觅总是伴随着一次次地自我定位与自我否定。我们不怕被否定,因为大学就是给我们这样一个不断尝试的平台。很多事情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有清晰地认知和深刻的体会。每次亲历,都是一次能力的提升,逻辑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等这些无形的财富会慢慢将自己武装起来,从而去迎接人生一次次的挑战。只有对自己不断地否定,才能给自己准确地定位,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李老师对学生充满的关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同时又为他的风趣幽默所感染。想象着他有时在书桌前认真严谨地备课,有时站在三尺讲台激情澎湃、侃侃而谈地讲课,我们不禁由衷地喜爱并敬佩起这位老师来,我们更为学生们能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