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辉教授
2014年11月09日   《哈尔滨师大报》

周国辉教授,1973 年生,博士,硕士生导师。1995年及2001年于长春理工大学分别获得机电一体化专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6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得光学工程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计算机图形学与三维动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协会高级会员,黑龙江省自动化协会理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教育与信息处理”副主任,省高校校企合作工程研发中心“机器视觉智能检测”学术带头人。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周国辉教授是我校为数不多的工科院系的年轻院长,他给人的感觉是亲切而随和的。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体现着他对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师生眼中的他虽言语不多,做起事情来却是一丝不苟。从科研到教学再到管理,周国辉教授一路走来用不懈的努力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将满腔的热忱倾注于他所热爱的事业,也在一次次踏实的科研创新与教学实践中努力为师生树立榜样。

抱朴守拙 踏实创新

1995年,周老师从长春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同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毕业生,并留校任教,参与一线的教学科研工作。在任教三年后,顺利考上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的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调入我校工作后,曾成功申请教育厅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项目、哈市科技局创新人才基金项目,开创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的研究方向,从而推动了计算机学院工程科研工作的开展。周老师在科研实践的同时更注重科研服务地方的协同创新,积极促进同哈轴集团的校企合作,开创了计算机学院首个校企合作先例。2009年,周老师负责工程技术中心的组建工作,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智能教育信息重点实验室成为评估中的一大亮点。

周老师认为科学研究需要踏实勤奋,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读研究生时周老师也遇到过无法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困惑,虽然在图纸上经常会设计各种图表,可是却很难将图纸上的内容变成实物。但他具有钉子一般的精神,能坐得住板凳子,耐得住寂寞,紧跟学科前沿,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互相印证,最终有所收获。周老师在学习与科研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虽然他学的是机电一体化,做科研项目时,他又学习了电子、机械、光学等多方面知识,为补充自己计算机方面的不足,在读博士期间他选择了与原专业相关的图像处理专业。有一次,周老师和几个同事一起调试一个程序时,遇到了一个问题,用了两三周都没能解决,然而在与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探讨与争论中,他找到了灵感与思路,最终使整个问题迎刃而解,这让周老师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他告诉他的学生,团队协作可以提高效率从而减少资源浪费,要善于利用集体智慧让事情变得简单有序。而今,在对学院的管理当中,周老师依然践行着团队协作的原则,努力使这个大家庭更加有凝聚力、更加团结向上。

因材施教,为了学生

2005年,周老师来到哈师大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任教。他发现虽然学生们出勤率很高,可是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却并不成正比。周老师不断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后来他发现学生们不了解自己学习这些课程对未来究竟有什么用处,因而并未怀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来到课堂上。针对这个问题,他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展了学生调研工作,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了解学生的想法,并把每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讲给学生们。周老师说,许多学生都质疑某些课程的适用性,可是每个专业应该开设什么课程都是经过资深教师和专家反复讨论斟酌出来的,每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如果真正学进去了,在任何一门课程任何一本教材中都会有所收获。

周老师认为,教师没有因材施教也是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的问题所在。他说:“针对不同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方向、难易程度、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比重应当也有所不同,要做到因材施教。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给学生一滴水的知识,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的后备资源。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听课、渴望得到知识的学生。”

宽以待人,倾听心声

当问及对学生们是否很严厉时,周老师笑着说:“我不希望当一个靠点名来留住学生的老师。”周老师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往往采取的是“宽容”态度,但他从不因为课堂上的“宽容”而降低对学生们的要求。虽然身为院长,他依然经常和学生们交流,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周老师说:“就想和学生们的关系像朋友一样”。当学生们犯错误时,周老师也会像朋友一样,指出错误并提出改正的方法,这让学生们对周老师深怀感激。曾有一位毕业生从外地给周老师打来电话说:“谢谢老师当年对我的批评和指导,您对我说的话对我影响至今,现在我越来越好,谢谢周老师!”周老师说,那一刻他的内心充满激动和自豪,让他感到做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骄傲。

周老师虽然对待学生们比较宽容,却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从他办公室的整洁有序便可知晓。周老师在学生时代就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紧绷着一根要好好学习的弦。看到现在很多大学生彷徨没有方向,大学四年就恍恍惚惚地过去了,毕业后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周老师内心无比焦急。“且行且珍惜”,这句网络热语是周老师用来告诫大学生朋友们的。“大学四年玩也过去了,学也过去了,究竟哪种更有意义,不必言明,你我都知。大学不是高中的补偿,进入大学便是在读社会的预科班。我们应该肩负社会的责任感,更加努力才不会枉负青春。”

科研中的他,谨慎认真,不肯放过每一个细节;生活中的他,严于律己,拥有超强的自控力;学生眼中的他,宽以待人,处处为学生的前途着想。出于求真的科研探索与出于爱的教育本质,成就了他为人为师的一路辉煌。

上一条:崔英锦教授
下一条:孙伟教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