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雨微上,明净柳新
2017年06月04日   《哈尔滨师大报》

春三月节气:惊蛰,春分,清明。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有三祭。一祭天地,祈愿今年风和日丽;二祭神鬼,敬拜全家岁月有吉;三祭故人,思念往昔犹可追忆。

左河水《清明》诗云:“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天乾地坤: 清明风至,斗指乙。

清明:“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它是春雨惊春清谷天的第五个节气,绿意开始在人间纵情蔓延。微风拂面,都带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温渐升,可着单衣,与友人来一场野外的踏青。一路踏板行歌,且行且思。

清明竟是冬至的第108天。在古人眼中,108代表着完满、吉祥、久远、高深。若定要解释,不过是人生而完满,一大家子平和吉祥,过往的岁月早已久远悠长。

天幕湛蓝高深,四野明净,故夜瞻天象,见斗乙相对。农谚有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万物初新,天光微熹,年初人们祈愿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似乎在这时便有了明确又笃定的答案。

《苏堤清明即事鉴赏》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敬远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有言:“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清明节虽不比鬼节气氛来得如此幽冥浓厚,却是生者祭奠逝者的一个节点。跨越时间,连接生死。

实际上清明节的来历,本就有点神话。清明节又叫寒食节,是晋文公为纪念忠孝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这一天是禁止烟火的,人们吃冷凉的食物来祭奠他。而清楚这个故事的原委,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的习俗都由此脱胎而出。比如在传说中,曾被烧焦的柳树奇迹般复苏,那时的晋文公见到这般番景象,既惊讶又欣慰。于是,他怜爱地折下一段柳枝,将其编成柳圈戴在头上,这大概就是现在戴柳、插柳的习俗。而后人同样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尊敬和爱戴,将面食做成燕子的模样,并赋名为“之推燕”。

其实,在清明每一项习俗中,都有他们特定的涵义。比如,放风筝代表着让不好的事情随风而去,荡秋千意味揪着皮绳而迁移……纵然时代的变迁,这些习俗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或被替换,但回首过去,他们的存在,仍是岁月不可磨灭的印记。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

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

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

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

萧萧暮雨人归去。

思怀故人: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大爱和小爱的区别在哪?一个为国,为人民,为整个民族的繁盛奋斗终生。一个为家,为妻儿,为所有亲友的安康努力拼搏。然而,大爱和小爱又怎能区分呢?大爱不就是小爱的一种凝聚吗?对于中华民族的先烈们,大爱和小爱从来都是密不可分,从来都是无私而无畏的。

我写不出气势蓬勃的文章来歌颂赞扬他们,却在亲眼看到他们的雕像时思绪万千。我感受不到他们离去时的悲痛万分,却在得知那些看似遥远的历史事迹时鼻头一酸。我不敢想也不敢说,他们于我有多重要,但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却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每一个地区,每一段历史,每一场时空,都有着他们这样的一群人。碧血青蒿间浩荡着书生意气,纵江河万古,也流不尽那国士之风……

历史黑暗的时期早已被日光驱散,平生的思念化作雕像,诗词,歌赋。我们所悼念的精神,是他们的不朽,是国家的骄傲。清明之际,折柳携菊,来到烈士的墓前。远远看去,纯白成片,人海茫茫。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文末送你歌谣一曲,不复离殇之情。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上一条:笔下思念,如雷作响
下一条:我的故里
关闭窗口